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龈下菌斑

第四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 ETIOLOGY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二、菌斑生物膜分类——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间以及与宿主牙周组织间的相互作用称periodontal ecosystem。 在牙周生态系中,由于龈上和龈下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故将牙周菌斑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一)非特异性菌斑学说(non-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牙周病是由非特异性的口腔正常菌群混合感染所致’’。 不同个体或牙位之间、不同类型牙周病之间菌斑组成是相似的,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数量和毒力增加或机体抵抗能力下降。 (三)折衷的观点(菌群失调假说) (dysbacteriosishypothesis) 五、日益关注的病毒研究 目前普遍认为疱疹病毒(herpesvirus)与牙周病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 近年来研究表明HCMV、EBV-1和HIV可能与牙周病的发病有关 第三节 牙周细菌致病机制 (一)细菌侵袭:粘附-定植-入侵。目前认为细菌可侵入牙周组织,甚至 达到牙槽骨或牙骨质 (二)体内繁殖 (三)抑制或躲避宿主防御功能: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特别是吞噬细胞 (四)损害宿主牙周组织:细菌抗原、各种酶、毒素及代谢产物可直接刺激和破坏牙周组织,或引起炎症和免疫反应造成损伤 第四节 牙周致病菌 在牙周菌斑中多数属正常菌丛,仅少数细菌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各型牙周病的病损区可分离出一种或几种优势菌,它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干扰宿主的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称之为牙周致病菌( periodontal pathogen) 牙周病类型 可疑致病菌种类 牙龈炎 粘性放线菌 内氏放线菌 微小消化链球菌 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妊娠期龈炎 中间普氏菌 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 具核梭杆菌 中间普氏菌 奋森密螺旋体 牙密螺旋体 慢性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中间普氏菌 福赛类杆菌 直肠弯曲杆菌 具核梭杆菌 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 伴放线放线杆菌 四、重要的牙周致病菌 充分证据 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 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 Bf / Tannerella forsythensis, Tf) 中等证据 直肠弯曲杆菌 结节真杆菌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 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 Pi) 微小消化链球菌 中间链球菌-复合体 牙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 Td) 三、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子 四、唾液的保护作用 润滑、缓冲、清洁、抗微生物(溶菌酶、过氧化物酶、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凝集、薄膜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