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创新影响因素解读
* 区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2016年3月 企业管理 李洋 目录 CONTENTS 2 国际因素 3 国内因素(战略,产业结构,市场化,科技创新……) 4 不同类型区域的阶段性演变趋势与主要发展问题 1 相关理论 综合概述 国内因素 国际因素 传因素 在开放条件下,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既受国内因素的影响也受国际因素的影响,既受传统因素的影响也受新的因素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等传统因素的影响力下降,而信息化、全球化等新因素的影响力上升,国际因素的作用不断强化,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之中。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传统因素与新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并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 PART 1 相关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的起源 “核心—边缘” 理论也称为“中心—外围”( center -periphery theory) 理论, 这是一种由多位学者发展起来的区域发展和区域开发理论。该理论起源于美国学者波尔洛夫( Perloff H ) 对19 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空间组织的分析和研究,区域经济学研究方面的先驱Walter Christaller 以及August 早在上世纪30 年代提出的中心地理论。 全面阐述“核心—边缘”关系的学者主要有瑞典的缪尔达尔(Myrdal G., 1957) 和赫希曼(Hirshman, 1958) 。该理论的完善则要归功于弗里德曼( Friedmann.J.R, 1966) , 在其学术著作《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 弗里德曼试图通过“核心—边缘”理论阐明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 到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 变成互相关联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弗里德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王小玉. “核心—边缘”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0:41-42. PART 1 相关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的发展及运用 与弗里德曼几乎是同时提出“核心—边缘”理论的还有施坚雅(Willian.skinner) ,其理论的侧重点在于“核心—边缘”结构的自然背景研究以及流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同时, 日本学者提出的“都市圈”理论, “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本质就是“核心—边缘”理论的空间结构模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同志提出非均衡发展的思想。即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快发展, 以带动其他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波浪式发展。这种由均衡到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演变, 实际上就是“核心—边缘”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最初应用。 王小玉. “核心—边缘”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0:41-42. PART 2 国际因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社会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潮流 地缘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与FDI的区域空间效应 PART 3 国内因素 地方政府公信力 区域市场化程度与制度创新能力 信息化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区域文化 区域战略与区域政策 人口-资源-环境 发展基础与产业结构水平 1 2 3 (1)区域战略与区域政策因素 1949—1978年 向内地推进的平衡发展战略 1979—1990年 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1991—至今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前,主要采取了“平衡发展战略”,国家投资重点指向中西部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战略。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防止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可能引发的“两极分化”态势,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关注重点。 人口数据统计图 各个区域在未来经济发展中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与之相伴的是人口老年化、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问题。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区域的劳动力;而西部地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人口素质、消除贫困等。 资源环境方面,东部地区主要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而中西部地区则主要是生态环境退化。 城市污染严重则是各区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2)人口、资源与环境因素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处于较高层次,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等城市和经济密集区。中西部地区则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工业技术水平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农业和自然资源,资源型产业的特征突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集中的地区(中西部也较多),产业老化,资源枯竭,其企业和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另外,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导致地方保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