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三章讲诉.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3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能力。      ——戴尔·卡耐基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交往的基础--同理心 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自己 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需首先理解他人 只能修正自己,才能修正别人 真诚坦白,才能值得信任。 真,忍--季羡林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人际交往原则之一 平等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人际交往原则之二 诚信 实话实说 记住别人的名字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人际交往原则之三 宽容 学会赞美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人际交往原则之四 互助 主动付出 能够给对方关爱 能够体现你存在的价值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竞争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社会越发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大,合作的形式也就越多样。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恰恰是能形成真挚的友谊、寻觅到知心的朋友的。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把它放到大海去。在与别人的相处相融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肖伯纳曾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增强竞争的实力。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帮助,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          ——爱因斯坦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   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独特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   人具有社会性。他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个人只有把个体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种关系的统一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   要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要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要把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让广场舞“舞”出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哮喘 支气管炎 脑溢血 高血压 咽炎 结膜炎 雾霾的危害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受“人定胜天”观念的影响,青海湖一带大量垦荒筑坝和捕捞。近30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3.7米,面积缩小312平方公里。沙漠化不断扩大,草地退化严重。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有15%-20%濒临灭绝。目前青海湖175万亩的沙化地成为青海省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之后的第三大沙漠化地区。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是推进生态文明的主力军。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而生态文明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我们都面临着一个紧迫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