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课件5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子的构成课件5解读

* C60分子 的示意图 一个C60分子由 60个碳原子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这是中国科学家用一个个铁原子排列出的世界上最小的“原子”二字。 1993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家通过移动单个 硅原子所写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二字。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原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 原子之间有间隔;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964年月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有人说原子是一种冻结的能源,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原子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原子可以再分吗? 原子的构成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二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三:汤姆逊原子模型——葡萄干 面包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面包), 在这个球里面散布着很小的带负电的电子(葡萄干), 这些电子排成一层一层的环。 捕捉电子的人——汤姆逊  英国科学巨匠、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J·J·汤姆逊是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20多年来一直试图揭开阴极射线的谜底,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克鲁克斯管 汤姆逊的五个著名实验: 实验一:汤姆逊在克鲁克斯管内的阳极上包了一层化学制品,这种制品一旦受到阴极射线的撞击就会发荧光。接着,他在阴极射线的路径上放了一个金属十字架。结果,他在阳极上看到了十字架的阴影。从这个实验中,汤姆逊得出结论:阴极射线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汤姆逊在克鲁克斯管周围加上一个磁场,把磁铁的北极和南极放在管子的两边。他观察到磁场使阴极射线或在阴极作用了下运动粒子的轨道弯曲了。这表明,粒子是带负电荷的。 实验三:汤姆逊在阴极射线的路径上放了一个精巧而又能转动的小“风车”(一种像排气扇的东西),发现阴极射线能够使“风车”转动。通过这一实验,汤姆逊了解到阴极射线是由物质的粒子构成的,而不仅仅是一束光线。 实验四:汤姆逊把荷电板放在阴极射线的两边,测定使之弯曲所需的荷电量,由此他可以算出粒子的重量。汤姆逊发现,阴极粒子的重量约为已知量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两千分之一。 实验五:汤姆逊用不同的阴极把微量的不同气体放在各个管子内。他发现在每一种情况下,粒子所发生的变化都是一样的。因此他猜想,这些粒子是一切物质所共有的,而且始终是一样的。 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带负电的粒子能够在电力作用下从原子里分裂出来。这些粒子不管是从哪种原子里分裂出来的,质量全都相同,而且带同样的负电荷,它们是一切原子的构成部分。 1906年,汤姆逊因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而获诺贝物理奖。每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称为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电子很轻,汤姆逊后来测出电子仅占原子总重量的1/1400左右 。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四:卢瑟福提出了一个更完整的原子模型: 1、原子的中央是由很重的带正电的质子构成的核。2、远离这个核的是很轻的带负电的电子。 3、电子绕着核转,像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 1906年,卢瑟福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卢瑟福认为,要了解原子内部的情形,最好的办法是把它砸开。他们选择阿尔法粒子的核作为砸开原子的子弹。 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α粒子穿过金箔后,打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这些闪光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 根据汤姆逊的原子模型,将阿尔法粒子打向金原子表面,就象你想要用一颗小石弹(阿尔法粒子)击向一张巨大的弹子台上紧紧地堆在一起的弹子(金原子),你想会怎么样?你也许会认为石弹一定会穿不过,这原本是卢瑟福他们所预计的实验结果。 可是,这却不是卢瑟福和盖革在这个试验里所得到的答案。他们照样看到了荧光屏上的闪光,阿尔法粒子能够穿过去!其中绝大部分是笔直穿过去的。但是,有极少数的粒子偏移过大。 原来原子的大部分是一个空壳,这就说明了阿尔法粒子为什么能够穿透金箔。 1911年,英国卢瑟福采用a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中心,并且这个原子中心带有正电荷之后,一个不争事实就确立了。原子是由原子核构成,并且带有正电荷,原子核外存在带负电的电子。 ???? 在这个基础上,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结构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