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亲历-变式-梳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VIP

(问题-亲历-变式-梳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题-亲历-变式-梳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平衡赫尔巴特与杜威 ——“问题—亲历—变式—梳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and John Dewey equilibrium ——Problems expericnced variable practice carding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陈六一: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苏州市高新区阳山花苑一区95号, 邮编:215151,电邮:2403802455@,电话 【摘要】 通过“问题—亲历—变式—梳理”模式的课堂实践,探索“有趣、有疑、有创”的小学数学教学。有趣,即教师教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妙趣横生;有疑,即教师问得巧,学生问得妙;有创,也就是教师情理之中的设计,孕育学生思维意料之外的精彩。当然以一定理论支撑下的教学模式,可以兑现前述的“三有”好课观;更为重要的是,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映衬了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模式的实践中平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平衡过程与结果。课堂环节的递进围绕着“三线”开展:以思维为主线,以有趣为导线,以思想为隐线。 【关键词】 问题 变式 亲身经历 数学现实 实现数学 【引言】 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谓一节好的数学课?想必一千个数学老师也有一千种解读。例如李炳亭老师认为好课要看状态、看参与、看流程、看效果、看师德;而叶澜教授心中则有这样的好课标准: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因为课堂教学毕竟至少是科学的,所以研究过往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总能找寻到一些规律,得到一些启示。于是在《一堂好的数学课是个什么样子》①一文中,笔者以为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三有”着力——有趣、有疑、有创。 所谓有趣,即教师教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妙趣横生;所谓有疑,即教师问得巧,学生问得妙;所谓有创,也就是教师情理之中的设计,孕育学生思维意料之外的精彩。这是我十七年一线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思悟,有着个体经验的特殊性,但依然可追溯其理论源头。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 “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也是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说,兴趣导致学习,而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③ 从教学行为上看,教师要完成如下任务: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问题情境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开展数学活动(包括尝试探究、变式训练等);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反馈和调节;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诊断和评估,必要时给予补救教学。④ 【正文】 以理论武装的经验貌似具有了形而上的底气,进而,笔者提出“问题—亲历—变式—梳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行动兑现理念。 一、问题——发端教与学 《九章算术》中的246个问题,是我们教师创设数学问题很好的摹本,可惜我们没有继承发扬,以至于提出好的问题成了我们一线数学教师的奢侈品。那何为问题?指的就是需要学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数学矛盾,或者疑难的数学题目。以问题为出发点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首要的一个策略。主要基于两个理由:第一,任何数学知识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它往往建立在解决问题需要的基础上,而且是自然诞生的,是水到渠成的结晶;第二,由难度适当的问题或者在学生数学现实的区域内,亦或真切的生活情境需要新知,而引起的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1-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方程》例题1教材呈现如下: 我觉得直接引用教材问题,学生“看个究竟的动机”不高,其一、西安距离我的教学地苏州太远,学生不熟悉;其二、问题不好玩,学生会觉得问题解决不过是做题而已。于是,我进行了改编—— 师:想知道老师的身高嘛? 生:当然想。 师:我不想直接告诉你,咋办? 生:老师,你和佳佳同学差不多高,大概165厘米吧? 师:拉关系,好办法。告诉大家,虽然老师很矮,但还是愿意和姚明拉上关系。 生:哈哈大笑。 师:大家都知道姚明有多高? 生:227厘米。 师板书:姚明身高227厘米,是数学陈老师身高的3倍…… 生:不可能,老师矮得没那么夸张。 师接着板书:姚明身高227厘米,是数学陈老师身高的3倍少271厘米,老师身高多少厘米? 课堂效果正如我所料,一个个兴致高昂。课堂中问题固然可以由老师设计提出,但更要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如《学记》要求教师“善问”和“善待问”:“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节其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但当前实际的小学教学频频

文档评论(0)

lunwen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