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鱼腥草营养保健型饮料的研制解析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植物分布 1
1.2 栽培 1
1.3 化学成分 2
1.4 药理作用 2
1.4.1 抗菌作用 2
1.4.2 抗病毒作用 3
1.4.3 抗炎镇痛作用 3
1.4.5 抗过敏作用 3
1.4.6 抗肿瘤作用 3
1.4.7 临床应用 3
1.4.8 不良反应 4
第2章 实验部分 5
2.1 主要材料 5
2.2 主要仪器 5
2.3 方法 5
2.3.1 工艺流程 5
2.3.2 操作要点 5
2.3.3 感官评定 5
2.3.4 单因素试验设计 6
2.3.6 鱼腥草营养保健型饮料的杀菌保存 7
2.3.7 鱼腥草营养保健型饮料的指标检测 7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8
3.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8
3.1.1 鱼腥草汁与苦丁茶汁的配比对饮料品质的影响 8
3.1.2 白砂糖的用量对饮料品质的影响 8
3.1.3 柠檬酸的用量对饮料品质的影响 9
3.1.4 CMC的用量对饮料品质的影响 9
3.2 鱼腥草保健饮料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10
3.4产品标准 10
3.4.1感官指标 10
3.4.2理化指标 11
3.2.3微生物指标 11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12
4.1 结论 12
4.2 展望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鱼腥草保健型饮料的研制
摘要
本课题以鱼腥草为主要原料,对鱼腥草营养保健型饮料的生产工艺及饮料配方进行了考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出该饮料中鱼腥草和苦丁茶水、白砂糖、柠檬酸和稳定剂CMC的最佳用量,即各个因素的最佳用量为鱼腥草汁:苦丁茶汁3:1,白砂糖6g·100mL-1,柠檬酸2.5g·100mL-1,CMC2.4g·100mL-1,并按照此配方研制出酸甜可口且具有独特风味的鱼腥草保健型饮料。
关键词:鱼腥草;正交试验;苦丁茶;保健饮料
STUDY ON NUTRITIONAL AND HEALTHY DRINKS MADE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formula of a nutritional healthy beverage were studied with herbahouttuynia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The best dosage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drink was determined by orthogonal test as follows: houttuynia:kudingcha tea juice of 3:1, sugar of 6 g·100mL-1, citric acid of 2.5g·100mL-1 and CMC of 2.4g·100mL-1. According to this formula a healthy houttuynia drink was manufactured which tasted sweet and sour with unique flavors.
Keywords : houttuynia; orthogonal experiment; kudingcha; healthy drink
第1章 绪论
鱼腥草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e Thunb 的全草,《名医别录》,。鱼腥草茎叶后有很鱼腥味, 名鱼腥草。鱼腥草性味辛、寒,具备去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涌淋的功效。主要应用在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痛肿疮毒等多种病症。鱼腥草生长在我国地区的中部、东南及西南部各省市。《吴越春秋》记载鱼腥草为岑草,《唐本草》则称鱼腥草为俎菜,《救急易方》称其为紫蕺,共同记载了鱼腥草清热解毒、治疗疮疡的功效。《滇南本草》称其能“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医林纂要》称其“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新修本草》中记载有“叶似乔麦,肥地亦能蔓生。茎紫赤色。多生湿地, 山谷阴处。山南江左人好食之”。在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国内开展了鱼腥草的人工栽培试验,目前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实验分析了人工栽培和黔产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发现人工栽培的鱼腥草中的挥发油具抗菌作用的癸酰乙醛等含量高于野生鱼腥草[1]。
鱼腥草还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快繁殖生产。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鱼腥草叶片诱导出愈伤组织,进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