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思考(福建林业修改)).doc

建瓯市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思考(福建林业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瓯市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思考(福建林业修改))

建瓯市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思考 黄鸿青 (建瓯市林业局 福建 建瓯 353100) 摘 要:该文对建瓯林业发展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建设林业金融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多种途径破解政策限制采伐的部分商品林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发展绿色产业和加强林业干部队伍建设等对策。 关健词:建瓯市;发展;问题;对策 建瓯市林业基础较好,在闽北乃至全省都占有较大比重,林业经济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近年,建瓯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林业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新形势下建瓯林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建瓯市林业基本情况 建瓯市简称芝城,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地处东经117°58-118°57、北纬26°38-27°20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mm,日照1612h,无霜期286d。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杉木重点产区,林业用地面积约35.25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约32.71万hm2。森林覆盖率78.8%,绿化程度94.0%,森林总蓄积量2500万m3,竹林面积约8.73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约8.63万hm2,毛竹立竹总数2.2亿株。锥栗栽植面积约2.8万hm2。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木材产量居福建省第一,毛竹林面积、立竹数和锥栗栽培面积为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被中国竹产业协会定为“中国竹炭产业基地”。根艺产业远近驰名,是全国唯一“中国根雕之都”。 2 建瓯林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森林质量不高影响生态功能 建瓯市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等统计指标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生态与环境质量并未随着森林数量上的增加而好转。主要体现在商品林比重大、生态公益林比重小(19.4%);人工林比重大、天然林比重小(20.85%);纯林比重大、混交林比重小(28.9%);针叶林比重大、阔叶林比重小(14.22%)。近年造林绿化成果表明,针叶树种造林占较大比重,森林针叶化仍在持续。 2.2林地无序开发导致森林生态功能弱化 建瓯市山多地少,村民收入多数来源于山上,林地过度开发和传统林业耕作习惯不符合生态要求是导致森林生态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锥栗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因传统粗犷耕作习惯,形成大面积的林地裸露;竹林面积全国最大,以笋竹两用林为主,竹农挖笋和竹山垦复导致竹林地表植物遭受严重破坏;传统的炼山全垦方式造林和全面锄草抚育的耕作习惯,在林分没有郁闭之前,导致林地地表裸露。 2.3生态公益林分布不合理 生态公益林的界定没有根据生态区位重新布局,主要是将原有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因其分布分散,远离城镇和村庄。很多重要生态区位山场没有生态公益林分布,被人工商品林和经济林占据。因此,建瓯市虽然有近百万亩生态公益林,但分布上不能满足生态区位的要求,未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和服务功能。 2.4林业生产经营“小而散” 建瓯市集体所有的有林地面积29.84万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9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产权明晰到户,林地经营权“均山”到户,林农是集体林地的经营主体,家庭承包经营是山林经营的主要模式。分散经营导致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造成造林树种结构单一、经济林比重过大、防火林带建设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森林保护措施难能落实、林业生产规模小而散、效益低。 2.5林业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生态林补偿金,非公主体极少参与生态林建设;商品林主要来源林农自有资金投入和银行信贷。虽然林改后林农造林育林积极性提高了,但林业经营周期长,林农缺少持续的资金投入,靠山、靠天“坐收山利”,粗犷经营,严重浪费地力;由于商品林的火灾、病虫灾害、盗砍滥伐等风险不可控等原因,银行对林业信贷持审慎态度,信贷产品少,放贷总量少,不能满足林业生产投资要求。 2.6森林保护与利用矛盾仍然突出 主要是“三线林”等重要生态区位商品林和天然起源的商品林保护与利用问题。建瓯市“三线林”面积约2.67万hm2,受政策约束不得实行皆伐。“三线林”多数林木产权明晰到户,属林农个人所有,由于路网扩建,政策调整,这些林木成为“三线林”。林农执“先有林后有路”的观点,对“三线林”限制采伐政策提出不满意见;天然起源的商品林限制采伐有二种类型,一是阔叶树占4成以上的禁止皆伐;二是2011年省上要求天然林皆伐暂停3年。由于同是商品林,并且在林改时明晰产权到户,林权所有者认为个人无法定义务承担生态责任,对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