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IRST_AID__FIRST_PLACE_救护新概念解析
救护新概念 现代救护特点与基本急救技能 惊人的数字——世界范围 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日常生活中意外或暴力行为 受伤需要治疗的人数约为上述人数的100~500倍 其中约有200万名受害者因各种原因留下了永久性的残疾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重视安全生产生活,加强救援知识的普及和民众救护的培训 传统救护---- 遇到危重的伤病员,只做简单的照顾处理,然后将伤病员送到医院,由医生诊断处理。 其特点是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 现代救护 普及急救知识,尤其是心肺复苏为主要内容的急救知识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普及了心肺复苏技术的欧美国家,每天有100多人幸免于死。 传统救护观 救护新概念 依赖医生 依靠公众自己 简单处理 施救者常缺乏基本 的救护理念和技能 不能及时救治 没有经过培训 科学处理 应有基本的救护 理念和技能 抢救及时有效 需要正规培训 急救意识转变--- 救护新概念---- 现代救护的特点 立足现场的抢救 第一目击者伤病员实施逐步紧急有效的救治 把握外伤的“白金”、“黄金”抢救时间(所谓“白金时间”是指从事故发生到求救不超过20分钟,黄金时间则不超过1个小时。如果伤病员能够在“白金时间”内得到救治,成功的希望就很大;如果过了“黄金时间”再进行抢救就困难了) 构建完善的救援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evice System, EMSS) 现场急救 途中急救 院内急诊科 急救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院外急救 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 交通工具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救护新概念 第一目击者的概念:经过救护培训,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必备条件: 立足于现场 为伤员提供紧急救护 参加救护培训并且已经合格 “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 WHO……在现场为急、危、重症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公众拥有急救员比例 澳大利亚每百人中有1—2名 新加坡每5人中有1名 美国的西雅图每3人中有1名 北京正在为每60人拥有1名而努力 (2008北京奥运要求) 事故现场 运送途中 医院 何时救?救命的黄金时刻,几分钟——十几分钟 谁来救?第一目击者 怎么救?现场评估、检查伤情、紧急呼救、立即施救、快速转运 解决这三个问题,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现场急救的目的 挽救生命(首要目的) 减少伤残 稳定病情 减轻痛苦 现场救护的基本理念 要救命,靠自己 救能活,坐等毙 要救人,先保己 情况危,要放弃 先救命,后治伤 施救护,分缓急 救护新概念---- 现场救护的总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迅速明确需要紧急救护的地点、事件、和人数 立即采取有效的现场救护措施,努力做到早期 呼救、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实施四项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保护好自己免受伤害 在救护中应避免加重病人所受到的伤害 救护新概念---- 救护的“生命链”--- Chain of Survival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成人急救生命链的五个环节: 早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4分钟内复苏---近50%存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仅10%可以存活超过6分钟开始复苏---存活率仅4%12分钟以上开始复苏---几无存活可能 “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有效的复苏术至关重要! 一切就在我们身边……! 心脏性猝死 创 伤 急性脑血管病 溺 水 触 电 中 毒 生命是宝贵的 现实是残酷的 实例… … 实例… … 实例… … 实例… … 一中年男性,一个困难家庭的支柱,在陪伴残疾儿子练晨时突然倒地,现场二十余人束手无策地看着他毫无生机的躺在地上,甚至不知如何正确的拨打急救电话… … 实例…… 20分钟时间与一个生命 近年来,已经发生了数起马拉松赛事中选手猝死的事故,我们最熟悉的一起当属在2004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中,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刘鸿斌和一名退休职工先后猝死。 马拉松猝死是人为悲剧! 身高1.93米,体重85公斤,28岁,壮得如牛的维维安·福突然倒下了,倒在了他毕生钟爱的绿茵场 据统计,猝死在死亡中占了15%~30%,猝死者以10~19岁和30~39岁最多 法国时间2003年6月26日他猝死于联合会杯半决赛对哥伦比亚的比赛中,其时年仅28岁 实例… … 震惊了全球,也警醒了生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