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SB-规-V-00200红霉素乳酸盐工艺规程解析
编 号 红霉素乳酸盐工艺规程 颁发部门 JSB—规—Ⅴ—00200 标准化办公室 页 数: 共 29 页 生效日期 备份数: 年 月 日 编 订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编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变更原因 工艺优化 发送单位 生产车间、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档案室 目的:制订红霉素乳酸盐工艺规程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霉素乳酸盐工艺技术过程中各项技术条件及工艺操作方法,适用于发酵、提取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
责任人:技术总监、生产车间负责人
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
a)法定名称: 红霉素乳酸盐
b)英文名称:Erythromycin Lacatate
1.2 化学结构
1.2.1 分子式:C37H67NO13·C3H6O3; 分子量:823.9
1.2.2 结构式
本品结构式:
1.3理化性质:红霉素乳酸盐是白色或类白色几乎无味的粉末,难溶于水,25℃溶解度1mg/ml,易溶于乙醇,在氯仿中微溶。
1.4 质量标准 红霉素乳酸盐质量标准见表1
表1 红霉素乳酸盐质量标准
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无异味 水分 ≤10.0% 生物效价(湿品) ≥690 u/mg 1.5用途:本品主要用于红霉素精制的中间体。
1.6工艺沿革与技术依据
工艺依据:生产工艺沿革采用西安制药厂、上海第三制药厂工艺路线,加以摸索后制订出来的。
技术依据:有关的技术数据是参考有关抗生素生产方面的资料得来的。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准
2.1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根据其材料类别,分别按有关标准的要求执行。
2.2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规格(见表2)
表2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规格
序号 名 称 规格 序号 名称 规格 1 玉米浆 生物发酵 13 豆油 食用 2 甲醛 工业级 14 硫酸铵 工业一级 3 玉米淀粉 食用 15 液体氯化铝 工业一级 4 碳酸钙 轻质 16 醋酸丁酯 工业一级 5 生物氮 生物 17 乳酸 工业级 6 液碱 工业级 18 红霉素溶媒 工业级 7 固碱 工业一级 19 氯化钠 食用 8 糊精 药用 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工业级 9 豆粉 热榨中温 21 工业盐酸 工业一级 10 有机硅油 工业一级 22 正丙醇 工业一级 11 糖化酶 生化 23 乳酸稀释剂 工业级 12 淀粉酶 α-型 25 生产工艺流程图
4. 工艺过程
4.1 发酵工艺过程
4.1.1 原材料配比(见表3)
表3 原材料配比
孢子斜面 种子摇瓶 小罐% 中罐% 发酵罐% 全料罐% 淀粉 1.0 2.5 1.8 1.8 4.8~5.4 4.8~5.4 1.8 1.5 1.5 3.0 3.0 硫酸铵 0.3 0.12 0.12 0.12 0.18 0.18 玉米浆 1.0 1.3 0.7 0.7 1.6~2.0 1.6~2.0 0.3 0.3 0.3 0.3 0.65 0.65 硫酸镁 - 0.12 - - - - 碳酸钙 试剂0.25 0.6 0.5 0.5 0.7 0.7 硝酸铵 - 0.12 - - - - 豆油 - 3滴 0.8 0.8 0.5~0.7 0.5~0.7 有机硅油 - - - - 1.5L - 琼脂 2.0~1.6 糊精2.5 糊精1.2 糊精1.2 - - PH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计料体积 50ml/500 80ml/500 600l 5t 32t 5t 注:大罐配方中可用0.8%的生物氮替化等量的黄豆饼粉
4.1.2 工艺过程
4.1.2.1 生产种子供应:红霉素产生菌红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hreus)。生产上采用本厂筛选处理分离所获得的菌株为生产菌株。
4.1.2.1.1 菌种表面培养特征:红霉素链霉菌在合成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是由淡黄色变为灰褐色。色素渗透到培养基中,气生菌丝为灰褐色,孢子丝呈不紧密的螺旋状,约3~54.1.2.1.2 菌种保存:生产用菌种一般用冷冻管保存,亦可用砂土孢子管、速冻管保存。
a) 砂土孢子管的制备
(1) 制砂土管:取洁净河沙或海沙过40~60,水洗。另取郊区两尺深处黄土水洗至中性,烘干过80~1002:1或1:1均匀分装于试管中,每管装1~2g0.1MPa压力,121℃间歇湿热灭菌四至五次,每次1h,干燥后作无菌试验,合格备用。
(2) 埋砂:无菌条件下每只砂土孢子管内埋孢子悬浮液0.1~0.2ml8~10h4~6h(3) 保存:制好的砂土孢子管,标明菌种名称、编号、传代数及制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