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元本位、估值效应与季风型货币危机
摘 要:在美元本位制、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背景下,美国基于本国需要进行经济调控所导致的利率、汇率变化必然影响到美元需求国的估值效应,当它具有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作用、并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会导致这些国家发生货币危机。目前美国的外部失衡已相当严重,一旦它认为这种失衡对其经济增长、就业或估值效应造成了不利冲击时,就可能启用季风型危机传播手段。我国目前正面临着这种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美元本位 估值效应 季风型货币危机
进入新世纪后,美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之间反向对称的对外经济失衡日益严重:贸易方面美国持续逆差,东亚国家持续顺差;资本流动方面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及收益持续增长,东亚国家外汇储备及对美间接投资持续增长。依照传统理论和经验本应发生的汇率调整相当缓慢和曲折,汇率变化对国际失衡的调节作用也相当有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演变趋势和结果是什么?本文试图从现行国际经济格局出发,通过估值效应分析,对此做出解释,并针对美国经济调控可能引发的季风型货币危机提出防范措施。
一、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当今国际经济失衡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Cooper(2004)认为,美国对外投资及回报的增长是支撑其贸易持续逆差的源动力;Mann(2005)等认为美元贬值的“支出转移效应”(expenditure switching effects)减弱导因于世界性低通胀和新型市场竞争格局造成的“价格传导率”(pass-through rates)降低;Quinlan(2001)等认为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性产业布局调整是国际经济失衡的基本动因;国内学者盛宏清(2006)、姚枝仲(2006)等也对此进行了探讨。
更具解释力的观点来自于对国际收支动态调节中“估值效应”(valuation effect)的分析。Jeffrey(1982)最早注意到最优的国际收支均衡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他指出:经常或贸易账户的当年平衡并非一个国家的最优选择,一时逆差,一时顺差,甚至长期逆差或顺差,是一国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只要能实现跨时均衡,贸易差额就可以持续存在而不会引发汇率变动。Bergin和Shefftin(2000)将利率、汇率变动引入经常账户跨时分析,推动了对外净资产分析的模型化。Lane和Milesi-Ferretti(2002)通过对美国的实证分析发现:对外净资产市值及其收益率的变动具有抵消贸易差额的作用,从而认为财富转移会影响到净出口。Gourinchas和Rey(2005)利用1973-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美国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估值效应进行了量化评估,发现30多年来美国一直存在正的估值效应,其对改善外部失衡的平均贡献率为31%,即它冲抵了31%的对外净头寸逆差,汇率变化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也随之弱化。国内学者宋效军等(2006)也开始关注估值效应在我国外部均衡调节中的作用。
在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的利率、汇率变化不仅影响美国的估值效应,还影响美元需求国的估值效应,严重时会导致这些国家发生货币危机。Masson(1998)将一国经济变动导致他国发生货币危机的现象称为季风效应(monsoonal effects),我们不妨把这种货币危机称为季风型货币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货币危机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危机的触发因素多来自于作为主要国际货币供应国的美国。
二、美元本位制和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国际经济失衡的常态化
以“双挂钩”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崩溃之后,国际货币呈现多元化格局,但美元的中心地位并没有根本动摇,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经济金融实力增强还出现了强化趋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外汇交易、贸易结算中所占比重分别由1997年的56%、54%、58%提高到2005年的65%、62%、65%,实际上形成了麦金农(2005)所称的美元本位制。在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与美元需求国密切联系并相互对应的对外经济状况决定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基本框架:作为国际货币供应国,美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向国际社会供给美元,逆差扩大(缩小),美元供给增加(减少);相应地,其他国家就整体来看的国际收支顺差形成对美元的需求,顺差扩大(缩小),美元需求增加(减少)。短期来看,美元汇率动态就取决于美元国际供求动态:供小于求,美元升值,供大于求,美元贬值,供求均衡,美元稳定。
20世纪80年代后,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国际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进行全球产业布局大调整,不断将生产和采购基地移向东亚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以利用这里的廉价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然后又将部分商品返售发达国家,由此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国际经济不平衡。
东亚国家的资源优势使其产品具有强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