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冠心病中医护理方案(江苏省中医院)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
江苏省中医院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二、观察要点
心痛发作期
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心痛缓解期
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三、临症施护
1、胸闷、胸痛
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生;
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氧气3~4升/分吸入;
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并观察疗效;
穴位贴敷:河间舒心膏或心绞痛贴膏等贴敷心俞、膻中、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耳穴埋籽: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中药足浴: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可艾灸内关、心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或十一方药渣包热熨。
2、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象、呼吸频率、节律,神色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擅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耳穴埋籽: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4)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取合谷、复溜穴;
(5)中药足浴: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干姜、花椒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6)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复溜、气海、通里等穴位。
(7)针灸治疗心悸效果较好。采用毫针平补平泻的手法针刺厥阴俞、膻中、内关、郗门、神门,用穴位注射法,以上每穴用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隔日一次。
3、便秘
(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2)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穴位按摩:取长强、天枢、巨虚穴等穴位;
(4)晨起饮蜂蜜水一杯约5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5)遵医嘱番泻叶3~5克代茶饮或麻仁软胶囊以对症治疗。热毒便秘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
四、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1、内服给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4)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5)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平、冠心活血片、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血府逐瘀口服液、心通口服液等。
(6)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等。
(7)补益类药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2、静脉给药
(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皮条;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建议用生理盐水间隔。
(2)使用活血化瘀药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常用药物有丹参、丹红、血栓通、参芎、舒血宁、银杏达莫、红花、香丹、灯盏细辛、苦碟子等注射液。
3、耳穴埋籽
取穴准确,每个穴位按压10~15下,按压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避免揉搓,每日按压3~5次,根据季节每3~7天更换1次。
4、中药足浴
加入选用适宜的中药煎剂200~250ml至木盆或电动足浴盆中,加温水至踝关节水平,药液温度保持在40~45℃,浸泡时间20~30分钟,每日1次;注意观察足部皮肤有无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
5、穴位贴敷
将中药粉剂用醋、麻油或者蜂蜜调成糊状,制成大小适中的药饼贴于穴位处,每日更换一次,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
6、穴位按摩
正确选取穴位,采用点、按、揉、推等手法进行按摩,力度得当,并观察患者反应。
7、艾灸
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可采用隔姜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灸法,每个部位灸5~10分钟,防止烫伤,施灸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8、离子导入
将离子导入电极片衬垫用中药浸湿后,放于选穴部位,通过离子导入进行治疗,注意控制电流量,防止电灼伤并观察患者反应。
五、健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