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学理论[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理论[精选]

七大心理学流派 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人们的直接经验)的构成成分:感觉、意想和激情。 内省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构造主义而诞生)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主张心理学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意识流” 反对构造主义的观点,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主要心理学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主张行为环境决定论。 实验法 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贡献) 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 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主要研究知觉、学习及思维。 实验法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荣哥、阿德勒 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受到无意识的影响,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自由联想、个案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主张心理学研究以正常人为对象,人性本善,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研究人性 心理学第三势力,理论体系仍不完备 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奈瑟、纽维尔、西蒙 人脑会对所接收的外界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过程) 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器模拟 脑机能学说 定位说: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颅相学(加尔、斯帕兹姆)——语言位于大脑额叶(波伊劳德)——运动失语症,左侧额叶受损(布洛卡)——听觉性失语症,颞叶受损(威尔尼克)——记忆定位在颞叶(潘菲尔德) 整体说:大脑以整体发挥作用,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程度的影响。——大脑功能的丧失与特定部位无关与受损面积有关:鸡和鸽子,局部损毁法。(弗洛伦斯)——均势原理:大脑各部分几乎以相同程度对学习发生兴趣+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效率与受损面积成反比与受损部位无关。 机能系统说(鲁利亚):脑是一个动态、复杂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第二机能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处理;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相互作用,协同活动。(具有早起认知的色彩) 模块说: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有高度专门化,并且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类似电脑的cpu、硬盘、内存的组合) 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的选择认知理论 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 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 过滤器位置介于初级分析与高级分析之间,区别在于“全或无”与“强度减弱” 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 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加工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资源越多。认知系统的资源分配受人控制,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 衰减理论 (特瑞斯曼) 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诺尔曼) 选择发生在后期加工阶段,根据对人的重要性进行选择 双加工理论 (谢夫林) 人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与受意识控制加工(需要注意的参与)。后者经过一定条件可转化为前者。 多阶段选择理论 (约翰斯顿) 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根据不同任务而选择 视觉理论 (1)三色说(托马斯杨、赫尔姆霍茨) 原型:假定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一种光波敏感,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改进: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时,将在三种感受器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照相应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缺点:无法解释色盲。 对立过程理论(四色说) 四色论(黑林):视网膜存在三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及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对立过程理论(赫尔维奇、詹米逊):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光强时,黑白视素分解,表现白色;光弱时合成后表现为黑色),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 听觉理论 频率理论(罗费尔) 共鸣理论或位置理论(赫尔姆霍茨) 行波理论(冯贝克西) 神经齐射理论(费弗尔) 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蜗底较窄,蜗顶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刺激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反之长纤维共鸣。(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标准) 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向蜗顶推进,振幅达到最大值时消失。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反之蜗顶。 声音低于400hz,听神经的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和声音频率对应。当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对高频声音作出反应时,神经纤维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解释500hz以下 解释1000hz以上 解释500hz以上 解释5000hz以下 知觉的信息加工——模式识别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 原型理论 特征分析理论 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各种与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相对应的模板,内在模板与客观事物的刺激模式之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