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3_第三章__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全解.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_第三章__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全解

DNA双螺旋是通过氢键使它们的碱基(A…T 和C…G) (b) 具有饱和性:X-H只能与一个Y形成氢键,这与氢原子的半径比X、Y原子半径小得多有关。 (c) 氢键的强弱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如F—H‥F ﹥ O—H‥O ﹥ N—H‥N 氢键:28.0kJ/mol 18.8kJ/mol 5.4kJ/mol (d) 氢键的键能远比化学键弱,比范德华力稍强。 化学键: 565 kJ/mol 458.8 kJ/mol 386 kJ/mol F—H O—H N—H (4)氢键的类型 ①分子间氢键 例如: HF、H2O 、NH3 ②分子内氢键 例如:HNO3、邻硝基苯酚,邻羟基苯甲醛 (5)氢键对熔沸点的影响 HF、H2O、NH3与同族氢化物相比,熔点、沸点显著升高。 a:分子间氢键 b:分子内氢键 熔沸点低于同类化合物 Configuration of N in ground state Sp3 Hybrid orbital sp3 杂化 与三个H 原子成键,另一个杂化轨道上有1对孤电子占据 (由此造成不等性sp3杂化)。 NH3中N 原子采取 sp3 不等性杂化 NH3中N 原子采取 sp3 不等性杂化 另外还存在 d 轨道参加的 s-p-d 杂化轨道。 我们将在第10章讲述。 Side viem Top viem dsp3杂化轨道 The five dsp3 hybrid orbitals and their trigonal bipyramidal geometry d2sp3 Side viem Top viem The six d2sp3 hybrid orbitals and their octahedral geometry 杂化轨道小结: 4.配位键 (Coordinate bond) 共价键的共用电子是一个原子单方提供的, 这种共价键叫配位共价键, 简称配位键,所形成的配位键的类型可以是σ键、π键。 有孤对电子 有空的1s轨道 配位键, 用箭头表示,箭头由电子对的给予体指向接受体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由上可知:) 一个原子的价电子层有孤对电子; 2. 另一原子的价电子层有空轨道。 第三节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的极化 ——荷兰科学家德拜提出 一、分子的极性 1.分子的极性 在任何分子中都可以找到一个正电荷重心和一个负电荷重心, 根据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可以把分子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叫非极性分子; …………………不重合………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重心不 重合,存在正、负两极(偶极)。 非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重心相互重合,不存在偶极。 (2)怎样判断是否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 若两原子相同,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Cl2、O2、H2等 若两原子不同,都是极性分子 如HCl、HF、CO等 多原子分子 若是相同原子,是非极性分子,如P4、S8等(O3除外)。 若是不同原子 不仅决定于元素的 电负性, 还决定于分子的空 间构型(见下页例子) 例如: CO2 中的C = O 键是极性键,但其分子是直 线型结构: 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故:是非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 H2O 2.分子的极化 若把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分别放在外电场中,会有以下情况: ± +| |- - + 产生诱导偶极 非极性分子 +| |- - + - + 极性分子 此时的偶极 永久偶极 + 诱导偶极 = 极性分子有永久偶极 由于极性分子自身存在着正、负两极,好象一个电场,因此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 当极性分子靠近非极性分子时,也会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 ② 当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靠近时,也会相互诱导、产生诱导偶极,致使此时的偶极=永久偶极+诱导偶极。 第四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 ( Intermolecular forces hydrogen bonding ) 一、分子间力 1.分子间力(范德华力) (1)取向力 极性分子中存在永久偶极,两个极性分子相互靠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使分子发生翻转,称为取向。 已取向的极性分子之间由于静电吸引而产生的作用力叫取向力;取向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取向力: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取向力示意图 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的偶极电场作用下产生变形,从而产生偶极。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与非极性分子的诱导偶

文档评论(0)

0022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