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花鼓戏的历史与现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乡花鼓戏的历史与现状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在宁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进程中,宁乡花鼓戏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 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正濒临销声匿迹的境地,其传承和保护问题成为一个难题。因而,如何让宁乡花鼓戏在宁乡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潮中承担起重要的责任,让这一深受人民喜爱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命力量,正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挖掘、整理、传承与振兴宁乡花鼓戏宁乡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文化人肩负的光荣使命。本刊将从本期开始与读者朋友们共同探讨宁乡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欢迎广大读者朋友踊跃来稿。 宁乡花鼓戏的历史现状及传承保护的思考 杨新春 往昔:源远流长,鼎盛空前 宁乡是湖南花鼓戏的摇篮,为湖南花鼓戏三大发源地之一。宁乡花鼓戏产生于清代中期,广泛流行湖南各地,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剧种,是浓缩了广大宁乡人民一百余年的情感,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于湖湘大地的六路花鼓戏流派唱腔都是以宁乡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可见宁乡花鼓对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发展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宁乡花鼓戏脱胎于地花鼓,经历了由简朴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即宁乡山歌→对子花鼓→地花鼓→花鼓戏的过程。宁乡对子花鼓是一种民间舞蹈,唱腔采用宁乡山歌的腔调,最初在春节等传统佳节时与大闹花灯活动穿插进行,汇同龙狮、龙灯、锣鼓一起进行表演,载歌载舞,情节生动,内容朴实,表演风趣,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几经演化慢慢发展成为集歌、舞、乐、戏曲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表演场所也不再局限于山间地头,走向了庭院、晒谷场,最后走向了演出舞台。 宁乡花鼓不仅源远流长,传播广泛,掀起了尉然大观的湖南花鼓戏大潮,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清道光年间,流沙河民间艺人黄道开组建的花鼓戏土坝班开班,一时轰动全县,紧随着各路戏班花开楚沩大地。黄道开把班邸开进长沙城时,由此奏响了湖南花鼓戏的序曲。及至民国、建国初期,宁乡花鼓戏达到鼎盛时期。宁乡花鼓经一百多年的艺术交流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诞育了一大批演艺名流,创作出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剧目。在花鼓戏演界名艺人以朱林武、刘学延、黄五、王命生、罗绮文、贺桂光、肖克昌、龚一如等颇获盛名。传统剧目以《讨学钱》、《闹学》、《贺新春》、《跳粉墙》、《望郎》、《耍金扇》等为代表,其中以贺桂光、肖克昌创作并演出的《讨学钱》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参加全国地方戏调演获优秀剧目奖,在中南五省乃至全国产生强烈反响,在湖南地区流传盛广,经久不衰。1953年,经过整理的宁乡地花鼓《贺新春》被省选拔参加中南地区汇演,获优秀节目奖。1956年,《跳粉墙》获湖南省农村群众艺术观摩汇演优秀节目奖。1958年,全县有万余人参加地花鼓演出,盛况空前。1961年,刘少奇主席回乡调查时,指定观看花鼓戏《书房调叔》(王命生、伍岳云演),1983年中央戏曲研究院专程入湘录制了该片,作为湖南花鼓戏代表剧目之一。1979-1980年,县文化馆在县城和东湖塘等处,举办地花鼓艺术培训班。宁乡传统的地花鼓曲调,至今仅保留四十多个,如《跳粉墙》、《洗菜心》、《铜钱歌》、《八月望郎》、《宁乡正调》等。 现状:物换星移,日渐萎缩 宁乡花鼓戏曾经铸就的辉煌迄今仍在宁乡乃至全省文化艺术史上熠熠生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习俗与民间文化的日趋式微和社会多元文化强势的冲击,无论是专业剧团还是民间业余组织都陷入了发展的尴尬困境。 社会大发展,造成人们欣赏观念的变化。社会飞速发展中,多元文化强势崛起,各种影视文化、歌厅文化、网络文化充满着文化消费市场,使得宁乡花鼓这种古老而又显单调的娱乐活动明显与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欣赏观念不相符合,自然劣汰似乎是大势所趋。 花鼓戏专业人才的流失和断层。湖南花鼓正走向整体滑坡趋势,花鼓戏市场一片萧条。宁乡花鼓戏自1987年花鼓剧团解散以来,老一辈花鼓戏艺人相继过世,新一代年轻人对流行音乐、偶像剧、网络游戏趋之若鹜,宁乡花鼓戏的传承发展面临严峻的现实。 传统剧目内容陈旧,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时代不同,对戏曲内容的要求也不同。花鼓戏旧称为“淫戏”,难登大雅之堂,老一辈艺人虽对传统剧目进行了修改,但还是难适今人“口味”,所以对花鼓戏的题材及思想内容方面的传承创新已刻不容缓。 传承方式落后,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宁乡花鼓在传承方式上自黄道开创班以来,主要是靠口传心授的模式即家族式、师徒式。很显然,这种方式在老一辈艺术家不断逝世而新一辈艺术家难以培养的社会大局面下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只会进一步加速花鼓人才的流失和断层面的继续扩大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