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辛弃疾词三首_教案
16 辛弃疾词三首
(一)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学习作者用典对比、类比的写作手法,领悟词的内涵。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及思想感情。
典故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2课时完成三首词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知人论世解诗人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稼轩长短句》四卷。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同时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的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以豪雄英伟之气为主调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调,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调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
二课文简析
青玉案
1. 题解
词牌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与“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这个词牌又名西湖路青莲池上客横塘路。《青玉案元夕》是描写元宵灯节的词
2. 基本解读
这是描写元宵灯节的词。全词浓墨重彩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狂欢的盛况,但题旨并不在这里,不是对这种“盛况”的肯定和褒扬,而仅仅是作为背景材料。实际上,作者对人们的狂欢,含有贬斥之意。词中的“那人”才是作者的褒扬对象。
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话,那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主旨)
开头三句,重笔描写元宵夜彩灯的繁华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点化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赋予新意,形象飞动,极有创意,形容花灯之多。“更吹落、星如雨”,承上句,形容烟花之盛,妥帖自然。“宝马雕车香满路”形容前往游赏元宵途中的贵族女性人群的狂欢情态。“宝马雕车”见出其华贵,“香满路”见出每个人都是盛妆浓抹“凤箫声动”,写舞龙舞灯等各种歌舞表演,足见其狂欢。
过片两句,从“我”“寻他”的目光出发,具体描写观赏元宵的女性人群。“蛾儿雪柳“蛾儿雪柳黄金缕”写她们头上的打扮,可知她们是多么尽态极妍,照应前面的“宝马雕车”。“暗香去”与前面的“香满路呼应。行文到此,元宵的狂欢繁华热闹景象,已经写足了。
最后三句是点睛之笔。在这样的狂欢极乐的元宵节里,“我”在欢乐的人群中千遍百遍地寻找心中的 “那人”都找不到,最后终于发现了她,原来她独处于“灯火阑珊”的偏僻角落。“那人”在作品中直接用墨不多,但她的品性,读者已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就是: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那人”就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在祖国半壁江山正处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南宋小朝廷,置中原故土于不顾,“只把杭州作汴州”,满足于偏安一隅,对主战的爱国志士多加排斥和打击。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坚定的主战派的词人,能与之同流合污吗这就是此词的主题所在。
鉴赏要点
上片描写元夕之时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景,下片突出灯火稀疏之处一位不慕繁华、自甘寂寞、别有追求的意中之人。全词铺陈观灯场面尤为热烈。反衬灯火阑珊又极幽独。结处境界全出,寄意遥深。
托寓手法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话,那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主旨)
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约词并无二致。但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豪放词的特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表而豪放其中。
4问题探究
鹧鸪天
1写作背景简介
小序中,已将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显然是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戏作”,是自谦,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浩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2
据传词名取自郑隅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贺铸词因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称半死桐。
《鹧鸪天》是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