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气味理论不足
试论中药气味理论的不足
作者:徐春梅,姚映芷,黄亚群 作者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综合门诊部,江苏 南京 210044;3.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关键词】 气味理论 理论基础 滞后性 临床疗效
气味理论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迄今仍用以说明或解释中药的作用机理,指导中药的临床实践,必然有其不足之处。回顾文献发现,中药气味理论的认识略显粗疏笼统,甚至难免牵强附会,这样有可能忽视临床用药的正确经验。
1 气味理论不足的原因
在临床实践中,医家在辨证选药时,大多根据气味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气味理论研究,也是以指导临床用药为目的。如药性寒凉的药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药性温热的药可温里散寒,助阳回阳。辛味药能发散;甘味药能补益;咸味药能软坚等。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医家用药多以个人经验为主,定性强于定量,定性与定量均以个人经验为据,量效关系较为模糊,且笼统而随意性大,阻碍气味理论更好地发展。
2 气味理论不足的具体表现
2.1 气味理论的理论基础局限性中药的气味理论指“四气五味”(有时也称“四性五味)。”“四气”是根据阴阳理论将药物分成寒、热两类,再根据程度差异进一步分为寒、凉、温、热四类。“五味”是根据五行理论将药物分成辛、苦、酸、咸、甘五种。那么“四气五味”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四气五味”理论是中医临床实践中对药物功能判断,能够治疗寒证的药物是温热药,能够治疗热证的药物是寒凉药;“五味”的理论则是中医根据人的感官真实滋味的感知及对药物功能所作的归纳总结,是“神农尝百草”的结果。相对而言,“四气”的判断较可靠,“五味”的推理则不免要多受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阴阳五行理论不够完善, 而“四气五味说”受到阴阳五行理论的影响,“四气五味说”也就难免存有缺陷。
2.2 气味理论的滞后性以传统气味理论对一些药物的应用效能进行比较研究时,就会发现与气味不相符合的内容,如活血祛淤类药物,50%左右性味项下均未有“辛”味记载,而五味学说只有“辛”能行血,尽管有的药物如紫丹参,牛膝、桃仁等已被证实具有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障碍等药理作用。又如药物苦味与归经的关系:188种苦味药中,纯苦味药37种,苦兼它味药71种,气味结合苦寒(凉)药57种,以脏腑而论108种药物一概入归肝经,入肝经的比值味数最高,这就与“苦入心”的传统理论相悖。
2.3 气味理论存在以偏概全中药气味理论作为一种用药理论,应该能够系统反映中药内在规律性,指导和提高临床用药的水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中药性能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如四气主要用以说明药物的寒热性质,而五味主要是指酸苦甘辛咸,功用归纳起来,不外乎发散、行气、行血、补益、和中、缓急、收涩、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坚阴、软坚、渗湿利水等十余种。从《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到《中药大辞典》载药5707种药物的功效作用,都用传统药性理论中“五味”的内容来概括,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苦能降泄、通泄、燥湿,但没有提到“苦味健胃”,临床经验有些苦味药物确有健胃之功,如:大黄、黄连味苦能健胃;辛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也没讲述“辛味能润”。“辛味能润”则是对肾气不化,津液不能输布所致燥证的一种特殊治法,如半硫丸用以治疗老人虚秘,就是利用半夏的辛润之性。由此看出气味理论的内容不是十分全面,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气味理论难免存在以偏概全。
2.4 气味理论难以系统解释临床疗效气味中的“味”是临床用药的主要依据,如紫丹参辛、苦微寒,入肝、心、心包经。临床上主要运用于血淤气滞所主的心腹、胃脘疼痛,月经不调、产后淤滞疼痛,关节肿痛,高热谵语,心悸怔忡、失眠等证,若仅用传统药性“苦能燥湿能泄热,微寒能凉血”来注释其功能,就很难全面准确阐述紫丹参独特的药效。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积、泻下、通便作用。“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咸味药不宜多食,有的伤脾胃,脾胃虚弱便溏者慎用,但紫河车味咸,能益气养血,脾胃虚弱,湿困纳呆者慎用;鹿茸味咸,能补肾益精血,胃火盛者忌用;鸡子黄甘、咸、平对心脏有益;海马甘、温,活血化淤;丝瓜络气味甘、平;橘络气味甘、苦、平,但却有明显的通络之功用;苍术气味是辛、苦、温,有明目之功,可治疗夜盲症;蝉衣又名蝉蜕、蝉壳、蝉退,气味甘、咸、凉,能明目退翳,却能疏散风热,治疗风热或肝热翳障;紫河车、阿胶、蛤蚧、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或甘咸,具强壮滋补功能,且作用明显强于一般甘味补药;肉桂气味辛、甘、大热、纯阳之性 ,其性升散 ,趋向主向上向外。肉桂升散之性 ,如何能向下去“引火归源”呢 ?赤小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作文解密1.doc
- (中考作文追寻那渐远的优秀范文5篇.doc
- (中考分类英语动词及时态.doc
- (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doc
- (中考古诗句.doc
- (中考古诗赏析学案.doc
- (中考古诗赏析学案1.doc
- (中考复习备考方案.doc
- (中考复习教学建议.doc
- (中考快递介词部分.doc
- 课题申报书: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技能培养及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省(市、县、区)域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范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省属高校职称评审平台建设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十堰市高校服务区域发展效能的评价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少先队活动项目化运行规律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少先队仪式规范与育人功能发挥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示范院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设计人才培养新范式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生命教育对于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极其监测体系的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