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ppt

精选课件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  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概念界说 三、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先后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正式发端。 体现了人性解放这一启蒙主义时代要求。(鲁迅《〈草鞋脚〉(英译中国短篇小说选)小引》:“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 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 我国近代内政外交中的一连串失败记录给全民带来了强烈的屈辱记忆,从而激发了有识之士变革图强的迫切愿望。 旧体制的崩溃与世界格局的剧变给我国带来了变革的可能。 二、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变迁 文学革命始自晚清。 关于“诗界革命”; 关于“文界革命”; 关于“小说界革命”。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为后来的五四文学革命做了一定的铺垫。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清末‘诗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于民七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而不是在方法上,给予很大的影响。”) 三、西方文化(及文学)思潮的影响 “西学东渐”同样始自晚清。 对当时我国思想文化(文学)界产生极大影响的典型例子:严译赫胥黎《天演论》;林译小说。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更是注重学习和引进西方思想文化,努力从中寻求救国真理。 “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潮流的推动下发生的,从中国古代文学方面,几乎一点遗产也没摄取。”(鲁迅《“中国杰作小说”小引》) 第三节 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诞生 一、酝酿(1915——1916) 国内新文学运动代表人物的努力: 陈独秀: 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在发刊词《敬告青年》提出“科学”与“人权”(民主)的口号,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文艺上反对古典主义和理想主义,主张写实主义。 李大钊:“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晨钟之使命〉》)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留学的胡适。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洪骍,字希疆,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改字适之,取自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一生经历丰富,著述甚丰。 关于胡适的评价问题。 (去世时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主要留学经历:    1910年7月考取庚款留学美国二期官费生,9月入绮色佳(地处美国纽约州,今译伊萨卡)康奈尔大学农学院; 1912年9月转入文学院,191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15年9月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杜威,至1917年5月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考试; 1917年7月回国,9月任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倡导新文学的大致过程:    顶撞钟文鳌事件;    作《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一文;    倡言“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其核心观点为废文言、倡白话;    提出诗的革新问题:“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    提出关于中国韵文发展史的“六大革命”的观点;    “翻船事件”引发的论争; 作《蝴蝶》(原题《朋友》)一诗寄托孤单之感; 尽管支持者寡,但仍坚定前行,作《尝试篇》以明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二、发动(1917) 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正式发端。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2卷第5号)。该文值得关注之处: 提出著名的“八事”主张; 绝非仅限于文学形式的改良,内容革新亦有涉及; 旧文学观中的理智态度。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新青年》第2卷第6号)。该文值得关注之处: 首次公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并据此提出著名的“三大主义”; 将文学革命与社会革命乃至政治革命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批判态度的坚决勇猛。 三、发展(1918-) 新文学阵营的积极倡导: 钱玄同、刘半农合演“双簧戏”; 胡适作《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相继作《人的文学》、《平民文学》;(这两篇文章意义重大。前者阐述了文学内容的人道主义规定性要求,主张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后者主张用普通的文体写普通的事实,如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等,贯穿了鲜明的平民主义文学价值观。)    李大钊作《什么是新文学》。 同守旧派之间的论争: 初期主要是同林纾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