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参考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春白雪参考资料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战 ——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雅俗之争及其当代意义 摘 要:雅俗既是一对美学范畴,也是一对社会范畴。据有人考证,雅俗之别起于春秋,到战国时期,诸子开始崇雅诋俗,“雅”成为文人自我意识的中心,显示着文人 优越的自我感觉。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对立,即是雅俗关系最鲜明最形象的说明。而本文就以柳永词和苏轼词为中心,略论雅俗之沉浮。 关键词:雅俗之争 雅文学 俗文学 柳永词 苏轼词 雅与俗的争论持续了近两千年。 一、雅俗文学的概念 雅, 本是一种鸟,楚地(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的一种鸟,在秦(山西)称雅(乌)。章太炎认为古代雅、乌发音相同。另据梁启超考证:“雅”“夏”同音。雅之声 即华夏之声,是周王朝的王畿之地,官方的语音,区别于各地方言,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俗,欲也,俗之欲也。段玉裁:俗,习也。古人之俗,产生于人的一种本 能。欲:欲望与爱好,心所贪爱为欲。人所贪欲,心所不已,不需后天培育。所以,雅与俗,从字面上讲,一个是指高雅美好,一个是指平凡通俗。从文学史来说,我们可称其为“雅文化”和“俗文化”。 雅文化又称精英文化,也有人称之为“贵族文化”。这是由上层社会精英所创造的、居于统治地位的文化,它与诗、文、辞、赋等文体相连。俗文化又称平民文化。它是下层平民所创造的、与雅文化相对,甚至相悖并潜流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泛指那些来自于民间的小说、戏曲、民谣等文学样式。 二、雅俗之辨 高 雅艺术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阳春白雪,也许永远也不可能拥有通俗艺术那样多的观众听众,但随着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它绝对会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 额。雅这一审美范畴,在文学史上拥有广阔的领地,是封建文人普遍追求的审美趣味。通俗文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下里巴人,也许会拥有成千上百那样多的欣赏 者,但更多时候,它都处于被排挤的劣势地位,不仅不被重视,甚至有被一笔抹去的危险。 雅俗批评是我国基本批评观念、批评理论之一。它是指从文学作品所呈或雅或俗的质性及入雅或趋俗的风格特征的角度来观照作品,体现批评者对其人其作和文学历史与现实认识的一种批评形式。,受雅俗批评的影响,文学创作也在雅俗之间做钟摆运动。 雅 词的内容无邪,语言典雅,意趣高远,风格中正平和:而俗词多写情爱,语词尘下,风格软媚靡曼,失雅正之致。受雅正的美学观的影响,正统文人多指摘《子夜 歌》,诋毁《竹枝词》,贬斥民歌民谣。尽管如此,他们也无法阻止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冲击和浸润,更对俗文学地盘的扩充和势力的壮大无可奈何。直接受到帝王卿 相压制的柳永词,正缘其“俗”,才不胫而走,家喻户晓,“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即指以市井生活为描写对象和主题的柳词因迎合通俗审美趣味而被民间广 泛接受的事实的奇特“景观”。 (一)柳俗苏雅的对峙 柳永曾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词的雅俗问题上。若细究其因,则为时人所谓其“薄于操行”尝作“浮艳淫治”之词的缘故。如宋人评柳词多讥为“俗”、“艳”: 为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衬野,而声态可憎。(王灼(碧鸿漫志))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李清照《词论》) 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天下咏之。(陈师道《后山诗话》) 此 三评家对柳词之俗的一致否定,在于他们认为这种“俗”词所反映的内容不符合其他诸名家之“雅”词的标准,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从词体演进的角度肯定其“协音 律”、“作新乐府”的成就。俗文化这种通俗文学,通俗但并不低俗。虽然不被当时众多文人墨客所看好,甚至是鄙视,但它毕竟也有自己的亮点。作为俗 文学,它有六大特征:一、是大众的;二、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三、口传的,流传许久方定型的;四、新鲜的但粗鄙的;五、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拟; 六、勇于引进新的东西。无疑,这些优点或者说是优势给它开拓了巨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而柳永词恰是抓住了其中的某个点或某个面来作文,直抒胸臆,“眼界始 大,感慨遂深”。表面上看起来“一无是处”的浮靡夸饰之词,实则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符合那个时代中下层社会民众的生活现实和情感倾向。归根到底,柳永 用最简单的文字,最易于理解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最真实贴切的普通老百姓的心理;柳永词为情而“言情”,多用俚曲俗语,恣意抒写世俗的男女情爱,在他的《乐 章集》里,绮罗香泽之志、莺娇燕妮之语随处可见,带有浓厚的“俗艳”色彩。柳永所“言情”,或对情爱自由的坦然追求,或对下层歌妓的真挚怜惜,都是对新兴 市民生命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它所表现的是市民的生活内容、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其中不乏对儒家道统的大胆冲决,带有离经叛道的色彩,凸现出有别于传统“雅 正”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如果溯源探流,说柳永是“俗”的传承,那么,与之相对的,苏轼则是“雅”的继续。 苏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