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辨证纲要2011[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明病辨证纲要2011[精选]

《伤寒学》 授课教师 罗广波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概论 主要内容:讨论阳明病的临床表现、证候类型及其治疗方法。 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邪入阳明,正邪相争剧烈,邪热盛极的阶段,其性质多属里、热、实证。 阳明的脏腑涵义(生理) 指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 胃脾同居中州,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以降为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以升为健。两者阴阳相调,燥湿相济,升降相因。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功能,即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腑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肠的虚实交替,肠中糟粕得以排泄。另还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脾气的布津和胃气的降浊。阳明太阴相济为用,才可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吸收、排泄的整个过程。 水谷代谢正常,化生气血,奉养周身。“阳明常多气多血”。 此篇涉及了哪些,没有涉及哪些?手太阳小肠? 脏腑关系 生理特点 功能-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气机-升降通顺 津液-喜润恶燥 概括为“燥化”、“传导” 阳明的阴阳涵义 二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阳合明” 《灵枢· 阴阳系日月》:“两阳合于前”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为维” 阳明病的成因 一、他经传来 1.太阳病失治或误治,伤津耗液,以致胃中干燥而转属阳明——太阳阳明; 2.少阳误用发汗、利小便,伤津化燥而成阳明病——少阳阳明; 3.三阴病阴寒之邪郁久,或少阴热化证伤津化燥,或寒化证阳复太过而转属阳明。 二是阳明自病,或素体阳盛,或有宿食,或为燥热所感,病证直从阳明化燥而成阳明病——正阳阳明。 阳明病的病机 阳明多气多血、喜润恶燥、以降为顺,且阳气昌盛。 一旦感邪发病,邪从燥化。《素问·阳明脉解篇》:“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阳明病的主要特征:邪入阳明,邪正相争剧烈,多表现为邪盛正实。 阳明病的病变性质:多为里热实证(燥热成实)。 “胃家实”。“胃家”泛指胃与大肠,“实”指邪气盛实而言。 燥热之邪最易耗伤津液。 阳明病的证候 1.无形之邪热亢盛,大肠无燥屎阻结(阳明病热证):表现为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等。 2.邪热与肠中糟粕搏结而燥屎,腑气失于通降(阳明病实证):表现为大便秘结、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痛、或绕脐痛、脉沉实有力等。 《伤寒论》对阳明病的证治论述以热证、实证为主,但决非只有热证、实证,也有寒证、虚证之变例(如吴茱萸汤证)。 为什么寒证少?阳明虚证与太阴虚证? 阳明病的变证 1.阳明邪热与湿邪相合(阳明发黄证):表现为无汗、小便不利、身黄等。(以湿热发黄为主,也有属于寒湿者) 2.邪热不解,侵入血分(阳明血热证、蓄血证):表现为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鼻衄等,甚则可与原有宿瘀相结而成蓄血证。 阳明病的治疗 治则总以祛邪为要,清、下二法为主要治法。注意:中病即止,做到“保胃气,存津液”,不可妄用发汗与利小便之法。 阳明热证 1.邪热炽盛——清热生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2.邪热郁于胸膈——清宣郁热——栀子豉汤 3.邪热伤阴,水气不利——清热滋阴利水——猪苓汤 阳明实证 1.腑实盛者——三承气汤 2.邪热不甚,津伤肠燥——麻子仁丸 3.津液内竭而燥屎内结——于自欲大便时用蜜导煎或大猪胆汁等导而通之 阳明寒证——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吴茱萸汤 阳明病的治疗 阳明变证 1.湿热熏蒸发黄——清热利湿——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 3.热入血分而衄血——清热凉血 4.热与血结(蓄血证)——破血逐瘀——抵当汤 阳明病的传变与预后 “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凡阳明热、实之邪,不可能再传他经,务以清、下二法从本经论治。 但阳明燥热上迫肺脏、下劫肝肾,轻则伤津耗液,重则阴损及阳,对其他经腑或经脏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 阳明病过用清下,损伤脾阳脾气,可转为太阴;太阴病湿去邪留,邪从燥化,可外出阳明。 后世“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中土热实证多为阳明病,中土虚寒证多为太阴病?阳明虚寒证如何摆位置? 太阳与阳明的关系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目的要求: 1.熟悉阳明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阳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 3. 背诵180、182条,熟读179、181、183、184条。 一、阳明病提纲 理解要点 1.胃家:泛指胃、大肠、小肠 《灵枢·本输篇》“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也就是说包括了阳明之经。 “实”的含义 二、阳明病因病机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病三种成因 (18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