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陌上桑[精选]

三、艺术分析 《陌上桑》是由“观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部分联袂而成,而这三部分都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民间习俗 。 1.形象塑造的审美理想化 《陌上桑》中的罗敷及其夫婿,是用一系列“最”字歌诀塑造出来的中国式美丽公主与白马王子,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民间大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而这种审美理想和情趣,已凝结为华夏民族的一个文化传统,一种民俗:观美女、桑林戏、夸女婿。 2.夸张而幽默的喜剧色彩 《陌上桑》处处洋溢着浪漫的夸张笔调和幽默的喜剧色彩。写罗敷的用具美、头饰美、服饰美已经很夸张,但最突出的还是在聚观罗敷和夸耀夫婿两个地方。 3.铺陈渲染与侧面烘托 铺陈渲染:写罗敷的美,从用具、到服饰、再到观者,是铺陈;写服饰,从发型、到头饰、再到上衣下裙,是铺陈;写观者,从行者、到少年、再到耕者锄者,是铺陈;夸夫婿,从马具、到佩带、到官位、再到风度,也是铺陈。“赋”的艺术手法。 侧面烘托:罗敷这个美女形象,几乎都是用侧面描写方法烘托出来的。写罗敷采桑提篮之精巧玲珑,写罗敷头饰服饰之素洁高雅,乃至写使君反复探询、邀她“共载”,写她夫婿的英武高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侧面烘托罗敷的容貌美、气质美、心灵美。 这样写的两大好处:一是正面说不好或不好说的,侧面则说化难为易,运重若轻。文学中甚至生活中有些东西是难以正面直描的,如情感、乐感,人的气质容貌等,所以历来多为借景渲染、设喻比兴,或者干脆只写效果,都是侧面着笔。 陌上桑》问世之前之后,有不少诗赋,如《诗经·硕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曹植《美女篇》等,均有一些直接描画美女的眉、眼、腮、唇乃至腰、体、指、手的文字,但都留不下多少深刻印象。 而在《陌上桑》中,虽无一字直接落墨罗敷的面容,却总令人觉得她是最美的,这就是抓住动人效果从侧面进行烘托的魅力。 二是留有想象空间。启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人们各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因而也就各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美女,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美女。 在审美想象和感悟天地,作者的描述,不应当以穷情尽象为目标,而应当以开发想象和启动感情为着力点。有余地,才能有读者自己的再想象空间,有启发,才能推动读者进行再创造。 * 第六章 形式的意味 第一节 陌上桑 (汉乐府) 聆听名家朗诵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二.思考 1.有人说罗敷是民女,也有人认为她是贵族女子,你的看法呢? 2.长期以来,都说使君“玩弄女性,荒淫无耻”,细读本诗,你的看法呢?为什么? 3.罗敷年龄在15至20岁之间,说丈夫“四十专城居”,她们是老夫少妻吗? 秋胡戏妻故事 早在民间流传,汉刘向《列女传》即有记载。唐有《秋胡变文》。元杂剧写秋胡新婚3日即被征召入伍,妻罗梅英在家含辛茹苦,侍奉婆婆。财主李大户倚势谋娶,遭梅英拒绝。 10年后秋胡荣归,在桑园相遇,竟调戏梅英。梅英发现调戏自己的竟是盼望多年的丈夫,顿感羞辱,要求离异,迫于婆母之命,勉强相从。全剧充满喜剧色调,但又写出了妇女的不幸遭遇,讴歌了她们的反抗精神。语言本色,成就较高,今仍在舞台演出。 最精彩的还是从效果方面描摹罗敷的美貌:出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各种年龄、行当的人,都情不自禁地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捋髭须”、“著帩头”、“忘其犁”、“忘其锄”、停其车等忘情失态行为,把观者的痴迷心态揭示得十分深微。以神来之笔写惊人之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