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当县长时的收入[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当县长时的收入[精选]

五斗米是多少 陶渊明有一句最著名的名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是指他的薪水。通常理解有三种: 一、这是个概数,形容工资之少,并不是确指做县长有5斗米的薪水。 二、这不是概数,东晋后期官员工资以实物为主,当时陶渊明的月薪就是5斗米。 三、五斗米不是月薪,而是日薪,陶渊明每天能挣5斗米。 我认为,第三种理解是对的。 看《晋书·职官志》就知道,当时最高级别的官员“食俸日五斛”,每天的薪水是“五斛”,即50斗米;二品官“食俸日四斛”,每天的薪水是40斗米;三品官“食俸日三斛”,每天的薪水是30斗米;三品以下官员每天能领多少斗米,《晋书》无载,但依此类推,陶渊明这个彭泽县令每天5斗米,应该符合晋朝工资定例。 有人认为,“五斗米”也可能是月薪。这个说法错得离谱。晋朝一斗米还不到4斤重,5斗撑死了20斤。一个月20斤米,别说养活家小,就是陶渊明一个人吃也不够。那位说了:“我一个月10斤米都吃不完耶!”或者拿出饥饿时代的例子来:“我们那时候一个月只给8斤粮票!”我想请您弄清楚两条: 第一,古人谈口粮,是以不含其它任何食物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只吃某种食物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天需要吃多少; 第二,这里说的是可以维持正常生存,而不是挨饿或者吃到胀死。 关于两汉和魏晋时古人口粮,史籍上的记载实在太多,一成年男子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口粮绝对不低于5升,稍高一些的,会多到12升。大伙若有不同意见,敬请参读中华书局1993年版的《流沙坠简》,以及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的《楼兰尼雅出土文书》。 我还听过另一种疑问:如果“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指一天5斗米,那为什么陶渊明不说大家都习惯的月薪,而偏要说日薪呢? 其实经济史界早有定论:晋朝官员是以日计俸的。也就是说,当时就是按天算工资,而不是按月算工资。至于证据,从《晋书·职官志》、《晋书·安帝纪》以及《晋书》中某些列传中可以找到一大批。 我个人认为,按天算工资的规矩不止流行于两晋,在南朝刘宋也有遗风,因为宋明帝在位时曾经多次减发官员“日料”。众所周知,“料”就是“料钱”,料钱就是工资,“日料”呢,不就是每天的工资嘛?甚至到了唐朝,白居易写诗,还说“为贪逐日俸,拟作归田计”。宋人贺铸自叙诗里也有“日俸百钱”的话头。所以陶渊明“五斗米”是指一天五斗米,这个毫不奇怪,您现在习惯说月薪多少,未见得陶渊明也习惯这样说,人家晋朝人恰恰就是习惯说日薪多少,咱不能以今人之嘴代替古人之嘴,是吧? 但是按天算工资不等于按天发工资,两晋给官员发薪水的频率其实是很低的,既不是每天发一回,也不是每月发一回,更不是每年发一回,而是每季发一回。有时候朝廷嫌每季发一回太麻烦,改成每半年发一回。这个规矩后来被唐朝继承,唐高祖、唐太宗在位的时候,给官员发禄米也都是半年一回。 探讨完了陶渊明“五斗米”的真正含义,我们再来看看这每天5斗米究竟是多高的薪水。 前面说过,晋朝一斗米最多4斤重,5斗米则重20斤,一天20斤,一个月600斤。按现在米价,设若每斤米2.5元,600斤米则值1500元。光看这个数字,陶渊明的月薪是很低的。 又有朋友说:“二十年前,省长、市长月薪也不过百八十元,陶渊明月薪1500元并不低啊!”请注意,计算陶渊明月薪时,是通过实物换算的,已经排除了物价变动的因素。而你拿二十年前的工资说事儿时,并没考虑物价的变动,所以比得有点儿无厘头。真正靠谱的比法儿,是先按照物价指数把二十年前省长、市长的月薪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再按照物价指数把一千多年以前陶渊明的月薪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俩比较对象都放到一个时点上,这样才可以比。而这样比的结果,不用说你也明白。 不光五斗米,还有三顷田 您知道,统计现在的官员收入有一个基本定律:合法收入可以忽略不计,非法收入才是大头。类似的,统计晋朝的官员收入也有一个基本定律:月薪可以忽略不计,公田收入才是大头。 晋朝政府给地方官划拨一批耕地,允许他们自由耕种,每年收获的东西归他们所有。这些收获的东西,就叫“公田收入”。具体给每名地方官划拨多少耕地,取决于该地方官的品级和职位。像大军区司令(都督),能得到20顷耕地;省长,能得到10顷耕地;市长,5顷耕地;县长,3顷耕地。(《晋书·应詹传》:“都督可课佃二十顷,州十顷,郡五顷,县三顷。”)《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在彭泽县当县长时,“公田悉令吏种秫谷”,把朝廷拨给他的全部公田都拿来种酿酒的植物。他媳妇不乐意,说这么多土地都拿来供你喝酒,太可惜了,于是陶渊明退让一步,“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晋书·陶潜传》:“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该记载既与当时公田制度不符,又与《南史·陶潜传》、《晋书·陶潜传》相异,应为讹误。)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加起来刚好3顷。 3顷就是300亩,这么多公田,陶渊明一个人耕种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即使加上他的老婆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