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_中国的农业.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八讲_中国的农业

1.根据下面四幅我国“农作物主要产区示意图”,判断 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 针对性练习 D A.①油菜 ②甘蔗 ③冬小麦 ④水稻 B.①水稻 ②冬小麦 ③甘蔗 ④油菜 C.①油菜 ②甘蔗 ③水稻 ④冬小麦 D.①水稻 ②油菜 ③甘蔗 ④冬小麦 下图为我国某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2.该作物是( )。 A.甘蔗 B.甜菜 C.棉花 D.大豆 3.①省区该作物单产 高于②省区的优势 气候条件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C A (1)写出图中A、B、C所示的地形名称: (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例1:根据下列图,回答问题。 A---黄土高原 B---渭河平原 C---秦岭山地 地处渭河平原、地形平坦 气候温暖湿润(暖温带,年降水量接近800毫米) 水源丰富(有渭河 及其支流),便于灌溉 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比较肥沃 ③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项目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耕作制度 旱地 水田 小麦 水稻 棉花、花生、甜菜 棉花、油菜、甘蔗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小结:中国南北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例3: 图示我国为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读图回答各题。 (1)①、②、③代表 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2)M省可能是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2.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2)中国的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有利条件 生产方式 分布 地位 降水少、 天然草场广阔 饲养 (圈养为主) 放牧 (游牧为主)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与青藏高原区 我国东部农耕区 牧区生活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源泉,也是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 我国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南方山区多山地草坡 秸秆、饲料丰富 内蒙古牧区: 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 新疆细毛羊 西藏牧区: 牦牛 青海牧区: 牦牛 (1)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共划分为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牧区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 西藏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2)农耕区畜牧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舍饲和秸秆饲料为主,是我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 农耕区畜牧业 (3)林业:西南天然林区、东北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西南天然林区 东北天然林区 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4)水产业:其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居首位,优势区域为东南沿海养殖带、黄渤海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养殖带。 中国的水产业: 优越的发展条件: 自然条件: 捕捞、养殖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 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海域广阔、 思考:为什么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发达?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技术: 人口稠密、城市多, 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 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水产捕捞、加工技术较高 黄渤海出口水产品养殖带 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养殖带 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养殖带 陆上河湖众多(2000万公顷), 人口众多、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东南沿海养殖带 黄渤海养殖带 长江中下游养殖带 舟山渔场 思考:舟山渔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大渔场? ① 大陆架、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② 长江、钱塘江等入海河流带来 丰富的营养物质 ③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例2:据图说明天津市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海岸线长,沿海滩涂地广, 适合发展海水养殖 河流、湖泊、水库和洼淀较多,适合发展淡水养殖。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占主导 地位,畜牧业只占27%,林业、渔业 比重太小。 (2)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 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2.对策 (1)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 产能力。 (2)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 调整农业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