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整合2014-8-霍乱
历史 1.1884年Koch发现霍乱弧菌 2.1959年De发现肠毒素,花了75年时间 3.70年代开始推广口服补液块 4.80年代制造由霍乱弧菌毒素分子B亚单位组成的口服霍乱疫苗 细菌学 霍乱弧菌的特点 G-,弧形或逗点状 运动活跃,呈穿梭状或鱼群样运动 碱性环境生长繁殖快 对干燥、加热、消毒剂敏感 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长 细菌毒素 霍乱弧菌的致病力:鞭毛运动、粘蛋白溶解酶、 黏附素;霍乱肠毒素;内毒素;代谢产物和其他毒素 其中霍乱肠毒素即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在古典型、埃尔托型和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均能产生,可释放于菌体外 CT分子量为8.4kDa,不耐热,56度30分钟即破坏,有抗原性 CT是主要致病因素 目前已知的最为强烈的致泻毒素 O1群霍乱弧菌 O1型霍乱弧菌型的特异性抗原有A、B、C三种,其中A为O1群弧菌所共有,是群特异性抗原,而B、C为型特异性抗原。 ①小川型(Ogawa)含A与B抗原; ②稻叶型(Inaba)含A、C抗原; ③彦岛型(Hikojema)含A、B与C三种抗原。 流 行 病 学 从1817至1923年百余年里共发生6次世界性大流行,每次大流行我国都遭到侵袭,引起大小流行近百次(古典生物型) 1905年在埃及西奈半岛首次分离到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自1961年起至今,已蔓延到全世界,称为霍乱的第7次世界性大流行. 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地由O139血清型引起霍乱爆发流行,有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的趋向。 霍乱的流行环节 病人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急性期大便可检出107-109/ml的细菌;排出液化便10-20L/d从而污染环境。 流行期重、中、轻及不显性感染分布分别为2%、5%、18%、75%。后者多作为传染源,流行意义大。 排菌时间 一般为5-6天,通常不超过14天或21天 第1周末70%不排菌 第2周末90%不排菌 第3周末98%不排菌 胃肠道传染病 粪-口途径传播 经水传播是最主要途径,常引起爆发流行 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 水流性传播 河井的表层水 矿泉水 商售瓶装矿泉水 家庭中的污染水 自来水污染 食物源性传播 米饭弧菌可快速繁殖,数小时内达10亿个细菌 B.01在酸性环境中不适生长故酸土豆和酸奶较米饭安全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隐性感染多,显性感染少 显性感染中,轻型多,重型少 一般估计:1/3为典型病例,1/3为轻型病例,1/3全无症状。 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产生杀弧菌抗体、凝集素抗体) 人工免疫(霍乱菌苗),保护率50~70%,维持3~6个月 可发生第二次感染.对01群有免疫力者也不能保护免受0139感染,现有的霍乱菌苗不能对0139有保护作用 季节性:夏秋季为流行季节,高峰期7~9月 地区性:沿江沿海地区发病较多 流行形式: 暴发型与慢性迁延散发型两种形式并存 扩散: 近程传播与远程传播 来势猛,传播快,散发,无家庭聚集现象 经水与食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与Ol群及非Ol群其他弧菌感染无交叉免疫力 地区分布先沿海,后内陆,与埃尔托型霍乱相一致 病人与带菌者为传染源 发病与否取决于: 机体胃酸分泌程度 霍乱弧菌的数量和致病力 人体经口感染的霍乱弧菌,但当胃酸分泌减少或被高度稀释时,或因入侵的弧菌数量较多(108—109),未被胃酸杀灭时,则霍乱弧菌可通过胃而进入小肠并保持其活力。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中,其粘附于肠粘膜表面,迅速大量繁殖(一般致病菌量为107—108/ml肠液),从而产生外毒素性质的霍乱肠毒素,并释放内毒素。 霍乱弧菌通过定居因子粘附于小肠粘膜上并定居,其中以脂多糖、毒素协同调节菌毛A (TCPA)为主,另外血凝素、可溶性血凝素、鞭毛、外膜蛋白等均与弧菌的粘附和定居有关。 霍乱弧菌借鞭毛运动及其蛋白酶作用,穿过肠粘膜上粘液层,在TCPA和粘附因子作用下,粘附于小肠上段粘膜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上,不侵入肠粘膜下层,在小肠碱性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产生霍乱毒素(CT)。 由于以霍乱肠毒素为主的致病物质对小肠(主要为十二指肠、空肠)粘膜和肠腺上皮细胞的作用,引起肠液的过度分泌,以至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结果出现水样腹泻而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霍乱毒素的作用 霍乱的剧烈腹泻是由霍乱毒素所致。霍乱毒素(CT),分子量84000的蛋白质,由1个A亚单位(CT-A)和5个B亚单位(CT—B)组成。CT-A又分为Al及A2片段,Al是毒素的生物活性部分,具有毒素固有酶活性,A2片段起连接A1与B亚单位的作用;B亚单位为非毒素蛋白,是毒素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神经节苷脂,GMl)结合的部分,当CT与GMl结合时,介导CT-A进人肠粘膜细胞内。 霍乱毒素的作用 A1片段具有二磷酸腺苷(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可使胞质内烟酰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