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序言
一、古代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洲)
中国建筑体系以住屋(宅、宫)为根本。
单座建筑而言,以间为单位
群体关系而论,以院落为单位,再以纵、横两个方向的轴线上多进、多路的院落形成组群,以纵横道路相分隔,沿着水平向延展开来,组成里坊、厢坊或街坊,进而聚合成以皇宫(王宫)或衙署为中心的城市。以院、坊、城三个空间层次构成的网络系统。
决定中国建筑的根本因素:
1. 建筑的制度
2. 形下“器”,形上“道”
3. 以形喻意 玄学(巫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体。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木质的构架、装修和以生土为主的台基和围护(墙)上
·木构建筑是近似于现代排架,梁柱式结构。
·榫卯铰接,构架、铺作、柱子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抗震和抗风性能。
·柔曲之美:双曲的屋面,挠曲的屋脊,翘曲和生出的翼角,卷杀的月梁、梭柱、斗拱等等
二、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时期,建筑处于“茅茨土阶”和拓扑空间的阶段。
“三礼图”,中国最早描述建筑制度的。尤其《周礼·考工记》披露了中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基础是周朝建立的。
“官式建筑”的开端——秦汉。古代建筑体系的成型期定在汉代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魏晋时又修正汉制,如宫城近于中轴北侧,实行大朝“东西堂”制和“宫衙制”;棋盘状的道路和闾里,普遍实行山陵制等,都影响了以后南北朝和隋唐的建筑制度。传入的佛教,促使了古代园林在理念和手法上的演进。卷草纹、琉璃瓦、须弥座,以至梭柱、鸱尾的流行,与印度、中亚、波斯、希腊的原型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而可以说魏晋至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交融期和转折期。
唐朝 雄浑气势与当时的诗歌、书法、绘画等在风骨上完全同构,宫城——皇城——都城制度的建立的里坊制度纵列的三朝制度,坛庙制度,宫苑制度,以及佛教寺院制度等,都成了建筑演变的起点。
宋朝 三重城的形态,厢坊制宫城接近都城中央,宫前千步廊、工字殿、雉门五凤楼,以及文人园,理学和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城乡聚居制度等,基本上为元、明、清所继承和发展。然而。因为军事上原因,文化中心南移,因而两宋之际的木构建筑在风格较之前代显得秀丽醇和。渐趋江淮和华南地域特征,与西北和华北地区延续唐风的辽朝建筑风格有所不同。这样一种差异首先是由地域因素造成的。又譬如金朝建筑,在黄河南北分别趋于宋朝和辽朝风格。所以在技术基础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古代建筑的变迁,主要是地域文化的差异使然,即主流文化在空间移动中,使建筑也吸收了不同的地域特征,而朝代的更替却不一定是建筑演变的分野。
元朝 文化大交融。喇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为代表的宗教建筑兴盛一时。都城建设复兴周王城制度。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均是如此。
三、18世纪中叶英国人钱伯斯《中国的建筑设计》
英国S.B Fletcher权威的《建筑史》 有关建筑之树的描绘。
对东方考古热:
英国人斯坦因
德国的勒考克
法国人伯希和及格鲁塞 主要局限于砖石和生土的塔,石窟、崖墓等,而对中国的木构建筑了解甚少。
伊东忠太的《东方建筑研究》、《中国建筑史》《支那建筑装饰》大量涉及木构架形制。
关野贞、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 关野贞对中国古代文献和实物材料的捜集考证尤显功力
1929朱启钤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整理出版了《营造法式》等建筑古籍,二十年代由苏州民间营造世家姚承祖所撰写的《营造法原》一书,总结了江南地方的建筑风格及做法,也受到了朱启钤等人的重视。
梁思成 《清式营造则例》《营造法式注释》 第一本的绪论是林徽因写的。
迄今公认最权威的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致平 《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
刘敦桢 《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
陈从周 《苏州园林》《说园》
童寯的 《江南园林志》
陈明达 《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应县木塔》
贺业钜 《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 探究了古代都城制度的源与流
李允鉌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李约瑟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题目:
1、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抗震主要取决于构建间的(榫卯)结构,相当于一个(铰接)点,柱子和基础之间相当于一个(阻尼面)。(98、04末、10)
2、《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刘致平),《苏州古典园林》的作者和主编是(刘敦桢),《苏州园林》的作者是(陈从周)。(99、05)
3、古代建筑的“生出”与哪个部位有关?B(01末)
A柱子 B翼角 C正脊 D排山
4、《华夏意匠》的作者(李允鉌)主要观点来源于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与文明》)。《华夏意匠》的主要内容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