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12章动机和性格(共87面) * 如果能在这五个性格维度上得高分,那么这个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解决问题时能利用的资源也会更多,在社会生活中更能得心应手。 * 第12章动机和性格(共87面) * 韦霍文和韦梅尔(Verhoeven & Vermeer,2002)研究了上述五个性格维度与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他们的调查对象是213名荷兰六年级小学生,其中144名为荷兰人,69名为荷兰少数民族(大部分为土耳其裔和摩洛哥裔,这二者是荷兰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荷兰语是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作者采用了巴奇曼的交际能力框架(参见2.4)(教材PP25-27),从组织能力(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包括词汇、句法和语篇)、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个方面来测试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这里只介绍跟第二语言学生(即少数民族学生)有关的结果。 * 第12章动机和性格(共87面) * 他们的研究表明,只有经验开放性(才)与交际能力的三个方面都显著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43);而外向性只与策略能力相关,但相关系数较高(为0.51);责任心只与组织能力相关(为0.28)。 两位研究者认为,经验开放性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机会(越开放,社会联系就越广泛),能够促进融入性动机的发展。 * 第12章动机和性格(共87面) * 外向性 “外向性”是第二语言习得中被研究得最多的性格特征。奈曼等人(Naiman,et al.,1978)发现,外向性与语言水平没有关系。这一看法流行了很多年。 达维勒和芬海姆(Dewaele & Furnham,1999)指出,这是由于奈曼没有区分口语和书面语而造成的。在奈曼等人的研究中,语言水平是根据书面语测试结果来确定的。达维勒两人的综述发现,外向性影响口语表达,口语任务越复杂,外向性与语言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就越突出。 * 第12章动机和性格(共87面) * 达维勒和芬海姆同意艾森克(Eysenck)的看法,认为内向和外向的区别,是由人的生物属性决定的。性格外向的人,对刺激不敏感,总是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喜欢热闹,比较冲动,不会轻易感到焦虑,抗击刺激和压力的能力也比较强。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性格外向的人,善于进行平行处理。复杂的第二语言口语任务,需要对语言信息进行高速处理,善于平行处理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性格内向的人则对刺激十分敏感,外界的刺激和压力增大时(比如面对复杂的口语表达任务时),他们会感到难以应付,平行处理过程也会受到抑制,不得不动用线性的控制过程。由于线性处理需要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因此,他们的话语就会常常停顿,极不流畅,并且话语很短,经常出错。 * 第12章动机和性格(共87面) * 在后续的研究中,达维勒和芬海姆(2000)进一步证明,在正式环境中(意味着压力大),性格内向的人不能保持平时的自动化水平,需要转而使用控制过程,导致工作记忆超负荷运转,口语的流利性大为降低。 不过,他们并没有发现话语长度和外向性之间存在关系。 * 第12章动机和性格(共87面) * 欧雅等人研究了外向性和焦虑程度与口语水平的关系 欧雅等人(Oya,et al.,2004)研究了外向性和焦虑程度与口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对象是73名在新西兰学习英语的日本学生。他们把口语水平分成四个方面: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和整体印象。结果发现,外向性只与整体印象有关,焦虑程度只和与句式准确率有关,但相关系数都不高,分别是0.30和0.23。 * 第12章动机和性格(共87面) *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外向性对语言学习有影响,但主要集中在口语表达方面。性格外向更有利于第二语言口语(特别是口语流利性)的发展。 斯金安(Skehan,1989)则指出,外向性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任务。第二语言学习不只是通过行动来学习(learning-by-doing),也不只是通过谈话来学习(learning-by-talking);有些任务可能更有利于性格内向的人。 * 第12章动机和性格(共87面) *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经常观察到,亚洲国家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沉默,没有欧美学生活跃。无独有偶,在第二语言英语教学文献中,亚洲学生也常常被看成是内向、被动的学习者。他们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不想回答问题,不主动提问,过分依赖老师(Cheng,2000)。一般的看法是,亚洲学生的这些特点,源于文化因素,比如对教师的尊重、对集体主义的重视等。 程晓棠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任何观察到的行为都是由许多种因素造成的。亚洲学生内敛的特点,是与特定的情景有关的,其中方法的差异(亚洲学生多数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