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主观: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董 仲舒与时俱进,对儒学进行改造) 客观:1、西汉社会危机潜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需要有关思想 2、汉武帝采取有力措施,推行儒学 * 《明朝那些事儿》载: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 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 请思考:中国史书有很多类似的怪象记载,这和什么主张有一定关系?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目标二儒家思想 成为正统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课堂练习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儒家思想经历 2、汉初的“无为” 3、从“无为”到“有为”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1、儒家思想经历 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 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 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 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 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 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其中,黄帝之学主要指的是 《黄帝四经》,即《经法》、 《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分。大 致成书于战国,东汉时亡佚,1973年在长沙马王 堆三号墓出土。老子之学主要指《道德经》。 黄帝 老子 黄老思想的内容 黄老之学基础 黄老之学的核心 黄老之学倡导 ——治身(养生)、治国 ——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五行、儒、墨、 法等各家学说 ——“无为而无不为” —— “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积极无为”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生活改善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积极: 消极: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而思想上的“有为”又有何表现呢? 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归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武帝采纳其建议,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格局,被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沿袭。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