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2:苦、恨是什么意思? ——苦:很、非常;恨: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问题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问题4: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酒赏菊花。酒是中国人的最爱,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悲的感情。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无论高兴还是伤悲都要来上一口。在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是现在的杜甫却不能喝酒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五)探究手法,品出诗味 1、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本诗四联全都对仗,一二联写景,三四联抒情,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沉郁雄浑”的风格。 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品出诗味(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孤愁、思乡、年老、多病、忧国、怀才不遇等复杂感情 3、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是如何贯穿在全诗中的?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啊! 登高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风、天、猿 渚、沙、鸟 :落木、长江 :悲秋、独 :苦恨、潦倒 寓情于景 (以壮景写悲情) 你明白了吗?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达标检测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达标检测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思亲怀乡的诗歌。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 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登高》 ——杜甫 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 王维、孟浩然 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 李白、杜甫 元镇、白居易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李商隐、杜牧 杜甫名句回味 1.窗含西岭千秋雪, 会当凌绝顶, 3.随风潜入夜, 朱门酒肉臭,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览众山小。 润物细无声。 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2. 5.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夜喜雨》 《望岳》 《绝句四首》 登高诗情感分析概括 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知人论世 梳通诗意 体会意境 品味语言 探究手法 杜甫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