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称谓古今演变的历史性研究开题报告.docVIP

(老师称谓古今演变的历史性研究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师称谓古今演变的历史性研究开题报告

武汉轻工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析“老师”称谓语的历时演变 姓 名 李 坤 学 号 090903102 院 (系) 艺术与传媒学院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指导教师 李 熹 明 2013 年 01 月 25 日 浅析“老师”称谓语的历时演变 选题目的与意义 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古今不同,雅俗有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称谓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心理趋向。由称谓延伸而来的称谓语也构成了汉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谓称谓语,是指其指称对象是人的,由于身份、职业、性别等而得来的,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 称谓语一般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类型。社交称谓是在社交场合应用的称谓语,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能否正确地使用称谓语往往会影响实际交际的效果。老师的称谓原来是流行于教育界,一般特指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后来发展到对某些具有特别学识专长或技能的人也称之为老师;现在,被称为老师的人几乎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老师已经不再是带有职业内涵的称谓,而是变成了一种社会的泛称,甚至变成了普通人的交际称呼。正是由于这种称谓上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我们对于老师称谓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我们都知道,“老师”称谓由古及今一直都在发生着演变,像古文中常见的“师”“先生”“夫子”“师傅”“教习”“训导”等等,不同时期的称谓反映了不同的尊师文化,所以对于研究先人的教育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其次,该课题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称谓语的使用正逐渐成为困扰人们交流的一个因素,错综复杂的社会称谓使用不当也会让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老师作为使用频率相对很高的一种称谓语,它演变至今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指称含义,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教育界独享这一称谓,从街头巷尾、小商小贩甚至到文艺界、娱乐界,各行各业对其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了解到老师称谓丰富的使用技巧,也能为我们日常称谓语的使用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二、文献综述 1、研究综述 称谓语在汉语中使用丰富,对它的研究也是相对比较全面。中国是称谓语大国,很早就有介绍阐释称 谓语的专书。书面上“称谓”字样据有关人士考证,最早见于《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所载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书启:“虽幽显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转引马宏基、常庆丰,1998)这里的“称谓”,也就是对人的称呼。 汉语称谓语的研究是比较活跃的,成果也很丰富,论文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专题: 关于拟亲属称谓的研究:如吴慧颖(1992)《建国以来拟亲属称呼的变化》一文对拟亲属使用归纳为六小类。总结了这一用法的发展趋势并从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方面探讨了原因。潘攀(1998)《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一文讨论了泛化的五个特点:具有选择性,拥有众多称谓变体,带有泛化标记成分,其使用成员有地域性和阶层性倾向,大多采用从儿、从孙的称呼方式等。潘文、刘丹青(1994)的《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一文谈论了类亲属词的词形改造问题等。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陈松岑(1984)的《北京市城区两代人对上一辈非亲属称谓的变化》。潘之欣、张迈曾(2001)的《汉语亲属语扩展用法调查)等。他们针对亲属语扩展用法这一现象,选取不同职业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该用法的社会使用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从而发掘该用法所表达的谈话双方的社会关系等。 从宏观角度对称谓系统进行研究:史金宝(2003)《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一文通过对普通话亲属称谓体系的详细描写以及和各地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得出汉语亲属称谓有两个显著特点。姚亚平(1995)《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将称谓词语的各种变化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揭示出汉语称谓系统百年变化的基本趋势。 从文化、伦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如杨应芹(1989)的《谈谈汉语称谓》一文论述了汉语称谓的历史烙印:权力烙印、经济烙印和伦理烙印。李树新(1990)《汉语传统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谈了汉语传统称谓词与宗法制度、伦理道德观念之间的联系。陈月明(1990)《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以及文化印记》一文论述了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复杂性是和社会、宗族、家庭等组织形式及其活动有关的。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有些文章、著作对目前新兴称谓语做了介绍,如:金炫兑(2002)《交际称谓和委婉语》中谈到了新群体称谓语:“霸”系列、“友”系列、“族”系列。郭熙(1997)《当前社会称谓缺位现象小议

文档评论(0)

xinghua3a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