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词(婉约派).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词(婉约派)

1,概况(特点) 2,产生背景(原因) 3,代表人物及作品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结构深细缜密,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1)? 经济的繁荣?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治统治,?加强了集权制度,?抑制了地方势力的兴起,?使国内局势较安定;?宋室还采用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兴起,?城市经济颇为繁荣.北宋前期,?中原地区百馀年间没有受到兵祸,?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艺术文化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其中特别是形式简短,?以歌唱为特色的词,?如同盛唐之诗,?得到了非常突出的发展. (2)?教坊与歌楼的设立?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的娱宾遣兴,歌舞升平的需要,?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坊」,?大城市中都有歌楼妓馆,?贵族豪绅家中也多有歌妓舞女,?这都促使歌词更加普遍地发展 。 婉约派四大旗帜 四旗中号“闺语”: 李清照? 四旗中号“别恨”: 晏殊 四旗中号“情长”: 柳永? 四旗中号“愁宗”: 李煜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之前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李清照 《声声慢》一词,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充分地反映了她抑郁寡欢、孤寂无依的愁苦心绪,感情极为沉痛。 《醉花阴》一词中描写相思的痛苦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黄花来比人的瘦,用瘦来说明相思的深,曲折含蓄,富有创造性。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双飞去”?一作:双来去) “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 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雨霖铃·秋别》 宋·柳永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鉴赏】 自古以来,最使多情人感到伤心痛苦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凄清冷落的秋天里,眼看就要与伊人分手,怎会不令人为之心伤欲碎呢?“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代诗词里最常见这类哀怨无奈的句子.在凄冷寒瑟的秋天,情人就要远离,依依别情更添万般愁绪.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