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觉和反射(进修)
感觉系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00050) 神经内科 王素香 定义 感觉系统是机体将体外和体内各种刺激和讯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是机体认识客观事物和体验自身活动的基础。 通过感觉使神经系统对身体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并对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与适应。 感觉的改变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在神经系统的诊断、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感觉的分类 解剖学分类: 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 生理学分类 外感受性感觉 本体感受性感觉 内感受性感觉 感觉的传导通路 浅感觉传导通路 深感觉传导通路 触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脊神经节(I)------后角(II)------同侧上升2-3个节段,经脊髓前联合-----脊髓丘脑侧束----延髓前外侧,在上升过程中渐内移----桥脑,逐渐接近内侧丘系-----中脑-----与内侧丘系混合进入丘脑腹后外侧核(III)-----内囊后肢的后1/3-------放射冠-----中央后回 深感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神经肌梭、神经肌腱、潘氏小体)-----脊神经节(I)-----脊髓后索,在胸4以下仅有传导下肢的深感觉纤维,称薄束;其上加入了传导上肢深感觉的传导纤维,称楔束,薄束在内,楔束在外------延髓薄束核、楔束核(II)-----内弓状纤维,从前方绕过中央管交叉到对侧------内侧丘系-----桥脑、中脑-----丘脑腹后外侧核(III)-----内囊后肢的后1/3-------放射冠-----中央后回 触觉传导通路 粗略触觉传导通路:与浅感觉传导通路相同 精细触觉传导通路:与深感觉传导通路相同 感觉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结 感觉系统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假单级神经元,位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其纤维均为交叉纤维,神经元位于交叉前 浅感觉及部分触觉:后角,在脊髓交叉。 深感觉及部分触觉:薄束核、楔束核,在延髓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 感觉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结 周围神经及后根各种感觉纤维是混合的。 在脊髓及延髓内,有关感觉的传导通路是不同的。脊髓病变: 脊髓:感觉分离。半侧脊髓病变:深感觉障碍在同侧;浅感觉障碍在对侧。 浅感觉纤维的排列顺序从内-外依次为颈、胸、腰、骶。 深感觉纤维的排列顺序:与浅感觉相反。 感觉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结 在种系发育过程中,一般感觉脊髓内保持阶段分布,每一个脊神经节及其周围突、中枢突后角细胞组成一个神经节段,传导相应的感觉。 感觉障碍的性质 感觉缺失:感觉完全丧失。 感觉减退:感觉的敏感程度较正常减低。 感觉过度:感觉阈增高,刺激须达到较强的程度才能感觉到;感受强烈,感觉具有暴发性扩散性,以及后作用。 感觉过敏:感觉阈下降,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通常是检查刺激和病理刺激的叠加。 感觉障碍的性质 感觉倒错:对刺激的感受完全倒错,冷误认为热,痛误认为触等。 感觉异常:无刺激而有感觉,如麻木、蚁走感等。 疼痛:有自发疼痛、投射性疼痛、牵扯性疼痛、灼性神经痛、幻肢痛等。 感觉障碍的解剖类型 末梢型: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神经干型:与神经分布一致,伴自发性疼痛。 后根型:放散痛,脑脊液冲击痛(咳漱、用力等引发),节段性感觉障碍。 后角型:感觉分离。 前联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浅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解剖类型 传导束型:病变水平以下感觉障碍。 脑干型:交叉性感觉障碍。 丘脑型:对侧偏身各种感觉减退,自发性、过敏、过度、对侧肢体水肿。 内囊型:对侧偏身感觉减退。 皮层型:单肢感觉减退,定位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减退;限局性感觉性癫痫。 反射 定义:对感觉刺激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叫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反射弧中断后,无论发生在任何环节,都使反射消失。 正常的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抑制,如果反射弧未断,而高级中枢受损,早期处于超限抑制阶段,临床表现类似软瘫。最典型的就是脊髓休克,以后抑制解除,临床表现为硬瘫。 反射检查在神经系统定位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因为大部分反射是单纯阶段性的,每一个反射有其自己的阶段中枢,因此从反射的变化可以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 深反射 深反射:刺激肌腱、骨膜引起的反射,通过深感觉感受器(本体感觉)传导,也称腱反射;此反射实际是由于肌肉的突然牵张所引起,所以也称“肌牵张反射”。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感觉神经----后根神经节---后根----后角----前角----效应器。 反射分类 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深反射 三角肌反射(C5-6,腋神经) 肱二头肌反射(C5-6,肌皮神经) 肱三头肌反射(C6-7,桡神经) 桡骨膜反射(C5-8,桡神经) 膝反射(L2-4,股神经) 跟反射(S1-2,胫神经) 深反射病变表现 减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