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前提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探析.docVIP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前提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前提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探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前提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探析 摘 要 文章简要概述了国内外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从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率入手,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个性化建设、校企合作和成才培养跟踪以及自主创业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普及化 就业指导 就业率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是一个动态的集成型的复合式概念,涉及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美国著名社会教育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1926-)博士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归结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属于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即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1970年,美国高校18—24岁适龄人口入学率为32.1%。20世纪90年代,适龄青年入学率法国为26%,英国为22%。而早在1965年,日本的这一数据就达17.8%。中国自1999年开始扩招,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迈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21世纪以来,以毛入学率为指标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继续提升。当这一指标高于50%时,高等教育即进入了具有革命意义的普及教育阶段。2005年韩国率先超过89%,东欧国家上升到52%,高收入发达国家达到66%以上,美国达到80%并开始向“所有18岁以上青年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向发展。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大学教育也必然朝着普及化迈进。 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长,办学规模、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逐渐调整和更新,我们深切感受到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进步以及经济提速的贡献举足轻重,然而更普遍的哲学原理“矛盾与对立统一”在全球背景下的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风潮中依然适用。在人才培养越来越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渐凸显,由此引发的失业,以及由失业带来的各类不和谐问题开始出现并亟待解决。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及其影响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在此前提下,如何帮助大学生正视社会现实,正确自我定位,切实提高就业率成为能否调和矛盾的关键。 一、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现职业指导个性化 大学教育是学生从封闭式课堂到开放型社会,从灌输式理论积累到实践式经验提升的重要转折阶段,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平稳地走向社会,走上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工作岗位。对刚刚经历千军万马走过独木桥的莘莘学子而言,初进大学校园,还没有完全脱离高中培养模式,潜意识中对讲授式课堂教育有着先天无免疫型的重视程度。而职业指导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被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活跃的主观能动性源于对此项教育的根本性的重视。由此,有必要将职业指导相关主体课程列入必修范围,并加重学分予以激励。 教育是一项以人为本的良心工程,职业指导亦不例外。大学生群体由于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知识转化能力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差异,其从业意愿各不相同,加之生产实习经验不足、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发展不够成熟,必然存在个人定位与职业匹配误差,求职时偏执地追求某些行业的特定岗位。在招聘会现场,我们常常会遭遇“爆满”和“冷门”两种极端现象,这必将造成人才和岗位的双重闲置和浪费。因此,职业指导要充分实现个性化,职业指导教师要根据学习素养、社会实践、性格取向、就职意愿等因素,再辅以模拟招聘、生产实习等环节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面的就职评估,在充分尊重个体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及时修正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动机,做出科学的自我定位,尽力缓解就业拥堵现象,避免人才流失,消除就业死角,有效提升就业率。 二、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完善成才培养跟踪制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人才培养量的指标大幅提升,很多企业在用人需求上开始执行“多”中选“优”,并逐渐转向“精”和“专”。于是,高校与一些企业建立了订单式的联合培养计划,组建基地班,大三开始对学生提早进行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岗前培训,大四毕业直接上岗。这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也为大学生及早引入了就业平台,有效帮助提升就业率,由此可见,成功的校企合作是一个互惠三盈的就业指导模式。我们应该积极以学校、学院为平台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进一步拓宽联合培养和基地班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挂职锻炼、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机会鼓励学生提前进入用人单位,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情况并配合企业督促管理,争取实现实习顶岗转就业。 众所周知,高校是以育人为宗旨的教育机构,企业是对毕业生进行社会教育的直接承担者,而学生从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价值。因而对于已签约单位,我们应该积极回访,与企业联合构建并完善成才培养跟踪调查制,全面追踪学生的个人事业发展状态,积极为学生营造并争取发展机遇。这样不仅可以根据毕业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职业指导的理念、内容和模式,而

文档评论(0)

yyf73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