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课程二十七食品中毒及其预防__培训课件.ppt

公共营养师课程二十七食品中毒及其预防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砷化物中毒 无机砷的化合物一般都有剧毒,常见三氧化二砷(AS2O3)出称砒霜。 三氧化二砷化合物 砷酸钙 砷酸铅 用于杀虫剂,毒性大,接触多,易中毒 砷酸钠 中毒机理 三价砷中毒大于五价砷 ①砷在体内与细胞内含硫基的呼吸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抑制细胞氧化过程,使细胞代谢障碍。(也可使神经细胞代谢障碍) ②对消化道呈现直接腐蚀作用,引起消化道糜烂、出血。 ③麻痹血管运动中枢,使脏器微血管发生麻痹,扩张和充血,以至血压下降,并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心脏、脑组织缺血。 (1)中毒原因: 食品污染,添加剂中含砷过多。 误食含砷物质(砷农药拌过粮食,不按规定喷洒的水果、蔬菜) (2)中毒表现: 初消化道症状,后口干、流涎、口中金属味,咽喉及上腹烧灼感,心窝部剧痛→恶心、呕吐、腹泻→全身衰竭,脱水、意识消失、血压下降、头痛、肌肉酸痛、尿少、有时有蛋白尿,严重者昏迷、惊厥、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急救及治疗: 催吐、洗胃、导泻 对症处理: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醇、二硫基丙磺酸钠等)巯基与砷有强的结合力,夺取与组织中酶系统结合的砷形成无毒物质,随尿排出。 纠正脱水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4)预防措施 1)、农药的管理,不准混放,混运。贴上有毒标志,防止误食。 2)、拌过含砷农药的种子及其容器应及时处理,专人保管,严禁食用。 3)、含砷农药的使用应符合安全准则,以防残留过高。 4)、食品加工使用的添加剂,其含砷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五、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主要是谷物、油料或植物储存过程中生霉,未经适当处理即作食料,或是已做好的食物放久发霉变质(产生毒素)误食引起,由于大多数真菌毒素不被通常高温破坏,所以真菌污染的食物虽经高温蒸煮,食后仍可中毒。 发霉甘蔗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春暖解冻季节。引起中毒的甘蔗多未成熟,外观光泽不好,大部霉变。此种霉变甘蔗可产生亲中枢神经系统的水溶性耐热霉菌毒素。这种毒素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也出现消化系统症状。重症病人死亡率很高,存活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后遗症——全身性痉挛性瘫痪。 六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含单位内部的医疗机构)在遇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立即向有关部门电话报告,最迟不超过4小时。 食物中毒发生后,抢救工作是否正确,及时,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1、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2、食品中毒的处理 河豚鱼中毒 2004年1月和2月份,我国广州市和深圳市陆续发现10多例因食用河豚鱼干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河豚鱼在我国主要产于沿海及长江下游一带,又称鸡泡鱼。但许多品种含毒性极强的神经素,称河豚毒素,在鱼卵、卵巢和肝脏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肌肉。为每年春、夏季(2-5月),此时毒力最强。 (2)、中毒表现 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很短(10分钟-3小时) 初感全身不适→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口唇、舌尖及手指末端刺痛发麻→感觉消失而麻痹→四肢肌肉麻痹,身体共济失调→全身麻痹(瘫痪状态)。语言不清、瞳孔散大,血压体温下降。 一般预后不良(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于4-6小时内死亡,快者10分钟死亡,抢救及时8-9小时未死亡者多能恢复)病死率40%-60%。 (3)、预防措施 捕捞时要鱼中的河豚鱼挑出,以免误食。 按《水产卫生管理办法》,禁止出售。 加强宣传,说明其危害性,学会识别。 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加工食用的,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 中加要,必须去除内脏、头、皮等含毒部位,洗净污血、经盐腌晒干后安全无毒方可出售。加工废物应妥善销毁 2、鱼类引起组胺中毒 组胺是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组胺。 含组氨酸脱羧酶的微生物(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易形成组胺的鱼、大部分这海产青皮红肉鱼(油桐鱼、鲐巴鱼、鲭鲇鱼等)这些鱼皮下肌肉的血管系统比较发达,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的组胺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于鱼体的细菌产生脱羧酶,使组胺酸脱羧形成组胺。 中毒机制: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鱼类组胺允许量100mg/100g. 组胺中毒 致病因素 ??? 组胺是蛋白质分解产物,青皮红肉色肌肉中含血红蛋白较多,因此,组氨酸含量高,当受到富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的污染,于适宜条件下,则可被分解出大量组胺。如果食用了含大量组胺的鱼肉,就会产生过敏性(或称类过敏)中毒。 中毒特点 ??? 一般食用不新鲜青皮红肉的鱼,如:鲐鱼、青鱼、秋刀鱼、鲣鱼、鱼参、沙丁鱼、竹荚鱼、金枪鱼等。 等后,数分钟至2小时左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