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来鄂州经商已有5年多的时刻了
例题.“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 第六课复习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1:实践的概念 考点2:实践的特点 考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4:真理的客观性 考点5:真理的具体性 考点6:真理的条件性 考点7:认识的反复性 考点8:认识的无限性 考点9:认识的上升性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认识的发展过程 考点扫描 重点 把握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原理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考点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考点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3、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1)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因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3)任何实践活动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是历史条件的产物。 误区一: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 误区二: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而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和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总之,就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误区一:是否对人类有用,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误区二: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我们获得知识则有两个途径:一是实践即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 例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情要有耳闻 B.对事情要亲眼见之 C.要人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要亲身实践 例2、(09海南) 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