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化学性食物中毒
四、锌中毒 (六)预防措施 1.禁止使用锌铁桶盛放酸性食物、食醋及清凉饮料;食品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均不可使用镀锌容器和工具接触酸性食品。 2.补锌产品的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乱补。 第五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亚硝酸盐中毒 (一)理化特性 常见的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为白色和嫩黄色结晶,呈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咸涩,易潮解,易溶于水。 一、亚硝酸盐中毒 (二)毒性 亚硝酸盐具有很强的毒性,其生物半衰期24小时,摄入0.3~0.5g 就可以中毒,1~3g可致人死亡。亚硝酸盐摄入过量会使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为Fe3+ ,使正常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另外亚硝酸盐对周围血管有麻痹作用。 一、亚硝酸盐中毒 (三)引起中毒的原因 1.意外事故中毒 亚硝酸盐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容易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而引起中毒。 2.食品添加剂滥用中毒 肉类食品加工时亚硝酸盐过量使用引起食物中毒。 3.蔬菜贮存过久、腐烂、煮熟后放置过久及刚腌制不久的蔬菜可能含有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4.个别地区的井水含硝酸盐较多,用这种水煮饭,如存放过久,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一、亚硝酸盐中毒 (四)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 多数由于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而引起食物中毒,也有食入含有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蔬菜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多发生在农村或集体食堂。 一、亚硝酸盐中毒 (四)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 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潜伏期一般为1~3小时,短者10分钟,大量食用蔬菜引起的中毒可长达20小时。 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出现青紫等组织缺氧表现,也称为“肠源性青紫症”。病人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乏力、胸闷、心率快、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一、亚硝酸盐中毒 (五)急救与治疗 轻症一般不需治疗,重症要及时抢救。 1.尽快排出毒物 采用催吐、洗胃等办法,尽快将胃肠道还没有吸收的亚硝酸盐排出体外。 2.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 主要应用解毒剂亚甲蓝,同时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解毒。 3.对症治疗。 一、亚硝酸盐中毒 (六)预防措施 1.加强对集体食堂的管理,将亚硝酸盐和食盐分开贮存,避免误食。 2.肉类食品企业要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肉制品中硝酸盐不得超过0.15g/kg,最终残留量不得超过20mg/kg。 3.保持蔬菜的新鲜,勿食存放过久或变质的蔬菜; 腌菜时所加盐的含量应达到12%以上,至少需腌制15天以上再食用。 4.尽量不用苦井水煮饭,不得不用时,应避免长时间保温后的水又用来煮饭菜。 二、砷中毒 (一)理化特性 砷是有毒的类金属元素。砷的化学性质复杂,化合物众多,在自然界中以As3-、As-、As0、As+、As3+ 、As3+ 的形式存在。 食物中含有机砷和无机砷,而饮水中则主要含有无机砷。 二、砷中毒 (二)砷的毒性 无机砷化合物一般都有剧毒,As3+的毒性大于As5+ 。 As3+为原浆毒,主要表现为: 1.对消化道的直接腐蚀作用。 2.与细胞内酶的巯基结合而使其失活,从而影响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引起细胞死亡。 3.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和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使血管扩张、充血、血压下降。 4.砷中毒严重者可出现肝脏、心脏及脑等器官的缺氧性损害。 二、砷中毒 (三)引起中毒的原因 1.误将砒霜当成食用碱、团粉、糖、食盐等加入食品,或误食含砷农药拌的种粮、污染的水果、毒死的畜禽肉等而引起中毒。 2.不按规定滥用含砷农药喷洒果树和蔬菜,造成水果、蔬菜中砷的残留量过高。喷洒含砷农药后不洗手即直接进食等。 3.盛装过含砷化合物的容器、用具,不经清洗直接盛装或运送食物,致使食品受砷污染。 4.食品工业用原料或添加剂质量不合格,砷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二、砷中毒 (四)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 砷中毒多发生在农村,夏秋季多见,常由于误用或误食而引起中毒。 砷中毒的潜伏期短,仅为十几分钟至数小时。患者口腔和咽喉有烧灼感,口渴及吞咽困难,口中有金属味。随后出现恶心,反复呕吐,甚至吐出黄绿色胆汁,重者呕血、腹泻,初为稀便,后呈米泔样便并混有血液。症状加重时全身衰竭,脱水,体温下降,虚脱,意识消失。肝肾损害可出现黄疸、蛋白尿、少尿等症状。重症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狂躁、抽搐、昏迷,最后死于呼吸中枢麻痹。 二、砷中毒 (五)急救与治疗 1.尽快排出毒物 采用催吐、洗胃的办法。 2.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 特效解毒剂有二巯基丙磺酸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SD 540UF故障解列装置说明书_V1.10_印刷.pdf
- 基于UG的车床主轴箱参数化设计.docx
- 地铁端头井结构分析及设计.pdf
-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 VIP
-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模拟试题(7)【含答案、解析】.docx
- 【3套打包】广州市一年级下册英语期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 Unit 5 Here and now 第1课时(Section A 1a-1d)(教学课件)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2024).pptx
- 2024-2030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docx
-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pdf
- 私车公用车辆租赁合同范本.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