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编制依据 一、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现行铁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 1.《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二、施工图纸 1.《滨绥线牡丹江至绥芬河段扩能改造工程—兴源隧道设计图纸》; 2.《滨绥线牡丹江至绥芬河段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衬砌参考图》牧绥扩能施(隧)参01; 3.兴源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二章 隧道概况 一、隧道概况 兴源隧道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兴源镇境内,隧道区为低山丘陵区,属老爷岭山系。地形起伏较大,山坡陡峻,“V”型冲沟发育。隧区植被茂密。部分为耕地。隧道进口里程DK409+090,出口里程DK412+517,隧道长3427m,为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23m。隧道左线DK409+090-DK409+107.55段位于曲线上,曲线半径R=4000m;DK409+107.55-DK411+156.48位于直线上;DK411+156.48-DK412+402.90段位于曲线上,曲线半径4500m;DK412+402.90-DK412+517段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纵坡为11.5‰的下坡。 二、工程地质 (一)地形地貌 兴源隧道处于低山丘陵区,属老爷岭山系。地形起伏较大,山坡陡峻,“V”型冲沟发育。隧区植被茂密,部分为耕地。 (二)地层岩性 隧道区表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4al+pl)粉质粘土、砾砂、细圆砾土、碎石土;下伏第三系上新统(βN2)玄武岩、白垩系下统(K1)粉砂岩、砂岩、泥岩,燕山晚期花岗岩,(λц5)安山玢岩; 1.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4al+pl)粉质粘土层 粉质黏土:灰黑色、黄色,硬塑,含少量角砾,表层为种植土,分布于DK411+577-DK412+475段。 砾砂:黄褐色,密实,潮湿,含大量黏性土,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地表,厚约1-2.3m,范围为DK409+100-DK409+200。 细圆砾土:黄褐色,中密,潮湿,成分以砂岩、玄武岩、花岗岩为主,充填黏性土。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厚约2-4m,分布范围为DK409+100-DK409+280、DK410+870-DK412+499。 碎石土:灰褐色,中密,潮湿,成分以玄武岩、砂岩为主,充填砂砾及黏性土。覆盖于洞身地表段。 2. 第三系上新统(βN2)玄武岩 玄武岩:黑色、黑绿色,强风化,最大厚度为10m,与下伏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覆盖于隧区范围山顶处,分布范围约DK409+530-DK409+925、DK410+780-DK411+085。 3.中生代白垩系下统(K1) 泥岩:灰色、灰黑色、褐色、黄褐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部分呈极薄层状,全风化-弱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岩体破碎到极破碎,呈碎石角砾状松散结构,隧道洞身范围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 砂岩:灰白色、灰绿色,砂状结构,层状构造,强-弱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岩体较破碎,呈碎石角砾状及碎块状结构,与泥岩相间分布。 粉砂岩:灰白色、砂状结构,层状构造,全-强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岩体较破碎,呈碎石角砾状及碎块状结构,呈薄层状分布在泥岩、砂岩中。 白垩系下统砂岩、泥岩、粉砂岩的产状110°∠45°。 4.燕山晚期 花岗岩:灰绿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强-弱风化,岩体较破碎,呈碎状镶嵌结构,与泥岩、砂岩呈不整合接触。 安山玢岩:青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强-弱风化,岩体较破碎,呈碎状镶嵌结构,与泥岩、砂岩呈不整合接触。 (三)地质构造 隧区属于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老爷岭隆起东侧,兴源向斜的北西翼。第二隆起带内构造体系复杂繁多,不同时期、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多有交叉迹象,并伴有次级断裂,使得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化,各次断层破碎带遭剥蚀后,形成众多河谷、冲沟。 1.褶皱 隧区处于大顶山背斜东南翼兴源复向斜的西北翼,兴源向斜轴部走向为北东-西南向,向斜的宽度为4600m,核部被玄武岩覆盖层覆盖,两翼的外侧分别是穆棱河和柳毛河河谷,隧道轴部离柳毛河较劲。 2.断层 隧道所在区域的主要断层有新兴屯-莲河林场断裂(Fx1)、猴石沟断裂(Fx2)、后猴石沟断裂(Fx3)、敦密断裂带(Fx4)、冠河沟-柳毛河南断裂(Fx5)等主要断裂,虽与隧道没有交叉,但对隧道围岩有较大影响,受几条断裂构造挤压,揉皱作用,隧道围岩破碎-极破碎,且软硬不均,泥岩有的呈厘米级片状,有的呈粉末、泥状。 三、水文地质 1.地表水 隧道区处于穆棱河的西岸及柳毛河的南岸,主要河流为穆棱河及支流柳毛河,穆棱河及支流柳毛河常年有水。隧道区冲沟在雨后水量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