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化经验作用机制探讨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亲职化经验作用机制探讨 赵云龙 楚雄师范学院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亲职化(parentification)研究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研究成果丰富,亲职化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影响作用等观点有较成熟的结论,但“亲职化经验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发展”问题缺乏系统论述。研究发现:(1)个体启用家庭系统理论中的分裂(splitting)防御机制是亲职化行为作用机制的理论依据;(2)公平感、控制感等是亲职化行为和个体心理行为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是解释亲职化行为作用机制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亲职化经验;作用机制 一.亲职化的概念 亲职化(parentification)概念最早是由Minuchin、Montalvo、Guerney、Rosman和Schumer(1967)年提出来,并将其定义为:在代间关系中,孩子承担原本需要父母负责的支持照顾与温暖关怀。Boszormenyi-Nagy和Spark(1973)延续上述看法,指出亲职化实质是在家庭互动模式中亲代与子代间角色互换(role reversal)的现象。吴嘉瑜(2005)提出,亲职化是孩子压抑和牺牲自己被注意、安慰及引导的需求,转而适应和照顾父母的需求,过度承担原先应由父母所提供的亲职角色和任务。综合上述观点,亲职化家庭具有以下特点:(1)家庭内部亚系统间界限不清;(2)父母缺席或亲代功能异常;(3)亲代与子代角色倒置;(4)亲职化子女牺牲自身需求为满足父母、手足或家庭的需求。 研究者认为,亲职化分两种类型:情感性亲职化(emotional parentification)和工具性亲职化(instrumental parentification)(Byng-Hall,2008;Jurkovic,Thirkield,& Morrell,2001)。情感性亲职化是孩子扮演家庭的调解人、父母的情绪配偶或手足的知己等角色并向其提供情绪支持。(Jurkovic,1997,1998)工具性亲职化包括孩子代替父母完成一些家务劳动,比如:购物、洗衣服、打扫卫生等。(Hooper,2007)一般认为,情感性亲职经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大,相比较工具性亲职化而言。(Jurkovic,1997;Hooper,Marotta, DePuy,2009; McMahon Luthar, 2007; Minuchin,Montalvo,Guerney,Rosman, Schumer, 1967) 二.亲职化形成原因 (一)亲代功能失调 亲代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夫妻不能满足彼此的情感、物质等需求,冲突频次增加,家庭氛围紧张;二是父母不能很好的履行照顾孩子的职能,孩子正常身心发展需求得不到考虑,甚至出现孩子承担属于父母的家庭事务,照顾手足等角色反转现象。出现亲代功能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成长的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有亲职化经历。从家庭动力学的观点看,Boszormenyi-Nagy和Spark(1973)认为亲职化经历有代际遗传的功能,父辈童年经历的未满足和未实现的需要,会在成年后的核心家庭中向孩子寻求延迟满足。与父母没有亲职化经历的家庭相比,亲职化父母的孩子更可能出现亲职化现象。(2)父母本身自我分化程度较低。自我分化用来描述个体与家庭系统间独立与情绪依赖程度。从家庭系统理论的角度看,Rudi Dallos 和 Arlene Vetere(2012)(引自 Sabatelli和Mazor(1985)认为分化程度低的家庭成员,情绪混淆与干扰程度高,父母自我分化程度越低越是可能将孩子卷入家庭矛盾和冲突当中,孩子不得不扮演“和事佬(mediator)”角色。(3)父母酗酒或有身心疾病的家庭。王聃(引自 Latham(1988)和Womack(1991))认为,在酗酒家庭中,孩子会扮演特定角色来保护家庭系统的稳定,例如自暴自弃者、英雄、父母的知己等,这些家庭孩子的亲职化程度较正常家庭孩子高。吴嘉瑜(2005)酗酒、物质滥用家庭中孩子扮演特殊角色的目的在于弥补受损的亲代亲职功能,因此,孩子更频繁的经历亲职化。 (二)亲子三角关系 社会学家Mill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三角关系,而非二元关系。因此,关系双方不可避免的受到第三方影响,即使第三方处于缺席状态。在借鉴社会学观点的基础上,Bowen(1966)从家庭系统理论的角度提出亲子三角关系(triangulation)的概念。Bowen(1978)认为家庭关系其实是一种情感关系,个体追求亲密与谋求独立的需要很难在家庭情感关系中保持平衡,焦虑就是个体在亲密与独立、统一与分离的双重矛盾性需要的拉扯下产生的情绪状态。面对焦虑和冲突,Bowen认为,夫妻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有两种: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