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源性疾病全解
药源性 疾病 血防医院继教交流用 2010年4月 对药物应一分为二,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残疾、甚至死亡 以往事件 1、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沙立度胺(反应停)事件导致万余海豹肢畸胎,其中大多死亡。 2、西立伐他汀(拜斯亭),近年来引起横纹肌溶解使30例患者死亡。 3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关木通)引致急性肾能衰竭。 美国情况:药源性损害而死亡病例每年约10万。 以上说明药源性疾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成为全球性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又称药物性疾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系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异常症状。 据临床观察和研究资料证实,药物可引起100多种药源性疾病以及相关的综合征,有的可以造成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与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 特点:与剂量有关,易预测,发生率高(70%~80%),病死率低。例:抗凝血药引起的出血。 与剂量不相关的药源性疾病 特点:与剂量和正常药理作用不相关,难预测,发生率低(20%~30%),病死率高。例:青霉素过敏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伯氨喹,磺胺、呋喃妥因等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患者因素 年龄 年龄是诱发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例:湿疹外用硼酸造成中毒。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较青年人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61~70岁 15.7% 71~80岁 18.3% 80以上 24%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秘能力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肝血流量降低、肝药酶活性减弱而致解毒能力下降。例:心得安,因肝功能减退和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原因,出现头痛、眩晕、心动过缓、低血糖等症状。 性别 一般而言,ADR的发生女性高于男性,生理机能不同。例:妊娠妇女服用阿司匹林后,分娩时容易引起出血量增多现象。 遗传 遗传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遗传基因差别造成人类对药物反应的差异。例:日本人和爱斯基摩人中有不少人是快乙酰化者,使用异烟肼易产生肝损害,而英国人和犹太人中慢乙酰化者达60%~70%,这些人使用异烟肼产生周围神经炎。 高敏性 疾病 疾病既能改变药物的药效学又能改变药动学,从而诱发ADR。 2、药物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 (2)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药物与疾病的相互作用。 (3)药物制剂 制剂的安全不仅和其主要成分有关,也与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和副产物,以及制剂中的溶剂、稳定剂、色素、赋形剂等有关。众所周知,近年我国药品安全事件,例:1,齐二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工业二甘醇代替了丙二醇作为生产辅料。2,安徽省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葡萄糖注射液(欣弗)事件,引起心悸、心慌、肾区疼痛、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主要原因是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造成无菌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 1,药源性疾病诊断困难 2,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a,追溯用药史 b,用药时间以及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c,询问既往药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 d,排除药物以处的因素。由于药源性疾病是在一种或多种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在诊断药源性疾病时,要注意通过一定的诊疗方法排除原发疾病和其所致辞的并发症、继发症,以及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才能确立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同时,确定致病药物在药源性疾病诊断过程中,对联合应用的多种药物不能同时停用,以免延误原发病的治疗。因此,医生还要根据药物应用的先后顺序、既往用药状况和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确定哪种药物或哪几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可能性最大,然后决定停用或改用其他药物。并观察患者停药后病情的变化,若停药后症状缓解,也可作为药源性疾病相关诊断的依据。 e,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的试验。为确定药源性疾病的受损器官、严重程度提供依据,同时也可指导进一步治疗。 f,进行流进病学调研。 五、药源性疾病治疗。 (1)及时停药,去除病因。 (2)加强排泄,延缓吸收。例:磺胺药、甘露醇引起的肾损害可通过输液、利尿,疏通肾小管,促进药物在肾小管中的排泄。 (3)及时拮抗,消除症状,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来降低药理活性,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