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混合结构设计11.1一般规定11.1.1本章规定的混合结构,系指由.doc

111混合结构设计11.1一般规定11.1.1本章规定的混合结构,系指由.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混合结构设计11.1一般规定11.1.1本章规定的混合结构,系指由

11 混合结构设计 11.1一般规定 11.1.1本章规定的混合结构,系指由外围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所组成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以及由外围钢框筒或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框筒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所组成的筒中筒结构。 11.1.2 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11.1.2的规定。 表11.1.2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m)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8度 9度 0.2g 0.3g 框架核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200 160 120 100 70 型钢(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220 190 150 130 70 筒中筒 钢外筒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260 210 160 140 80 型钢(钢管)混凝土外筒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280 230 170 120 90 注: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 11.1.3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宜大于表11.1.3的规定。 表11.1.3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宽比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度、7度 9度 框架核心筒 7 6 4 筒中筒 8 7 5 11.1.4 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混合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11.1.4确定。 表11.1.4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9度 房屋高度(m) ≤150 >150 ≤130 >130 ≤100 >100 ≤70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二 一 特一 一 特一 特一 特一 型钢(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二 二 二 一 一 特一 特一 型钢(钢管)混凝土框架 三 二 二 一 一 一 一 房屋高度(m) ≤180 >180 ≤180 >150 ≤120 >120 ≤90 钢外筒-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二 一 一 特一 一 特一 特一 型钢(钢管)混凝土外筒-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二 二 二 一 一 特一 特一 型钢(钢管)混凝土外筒 三 二 二 一 一 一 一 注:钢结构构件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时应分别取四、三、二、一级。 11.1.5 混合结构在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应符合本规程第3.7.3条的有关规定;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应符合本规程第3.7.5条的有关规定。 11.1.6混合结构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应符合本舰程第9.1.11条的规定。 11.1.7地震设计状况下,型钢(钢管)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分别按表11.1.7-1和表11.1.7-2采用。 表11.1.7-1型钢(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及钢管混凝土柱剪力墙支撑各类构件及节点表11.1.7-2钢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强度破坏(梁,柱,支撑,节点板件,螺栓,焊缝)屈曲稳定(柱,支撑)11.1.8 当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时,楼板混凝土可采用轻质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LC25;高层建筑钢混凝土合结构的内部隔墙应采用轻质隔墙。 11.2结构布置 11.2.1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除应符合本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第3.4、3.5节的有关规定。 11.2.2混合结构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具有足够的整体抗扭刚度,平面宜采用方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规则平面,建筑的开间、进深宜统一;2,筒中筒结构体系中,当外围钢框架柱采用H形截面柱时,宜将柱截面强轴方向布置在外围体平面内;角柱宜采用十字形、方形或圆形截面;3,楼盖主梁不宜搁置在核心筒或内筒的连梁上。 11.2.3混合结构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力沿竖向宜均匀变化、无突变,构件截面宜由下至上逐渐减小。2,混合结构的外围框架柱沿高度宜采用同类结构构件;当采用不同类型结构构件时,应设置过渡层,且单柱的抗弯刚度变化不宜超过30%。3,对于刚度变化较大的楼层,应采取可靠的过渡加强措施。4,钢框架部分采用支撑时,宜采用偏心支撑和耗能支撑,支撑宜双向连续布置;框架支撑宜延伸至基础。 11.2.4 8、9度抗震设计时,应在楼面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凝土体交接处及混凝土筒体四角墙内设置型钢柱;7度抗震设计时,宜在楼面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混凝土体交接处及混凝土体四角墙内设置型钢柱。 11.2.5混合结构中,外围框架平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