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洪涝灾害的防治
防治江河洪涝灾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又是防止洪水泛滥恶化环境的首要措施。长江流域将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区域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更高;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更不能容忍洪水泛滥对环境的极端恶化。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后,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影响更大,损失更严重。因此,长江流域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进一步做好防洪除涝保障工作,使长江防洪除涝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大大提高一步。以下在回顾历史及当前防治对策后,提出应当实施的总体战略。
3.1 历史的回顾 3.1.1 人类社会发展与洪涝灾害 在古代,洪水泛滥是一直存在的,但因人口稀少,生产水平很低,可耕土地甚多,尚不需要与水争地,因而虽有洪水泛滥,但成灾甚少,一般危害不大。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的发展,对农业产品的需求日高,促使人们开发较多的土地,从而使洪水泛滥逐步造成较大的灾害,于是促使人们开始与洪水作斗争--兴修堤防。近代以来,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第三产业也大大发展,形成了一些对防止洪水泛滥要求更高的地区,于是部分地区开始兴修标准更高一些的防洪工程,而有些防洪工程是要加剧洪水态势的,抵销了部分工程作用。因此,人类在与洪水作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开发--出现或加重洪涝灾害--兴修防洪工程控制洪涝灾害--继续开发,对洪涝治理有更高要求--兴建更高标准防洪治涝工程的过程。 从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看,古代长江上游洪水出三峡后,以分流形式流经现在的江汉平原,形成云梦泽。古代荆江淹没在古云梦泽的湖沼之中,没有明显的河床。由于泥沙不断淤积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作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云梦泽逐渐消失,才逐渐形成荆江河床和两岸的平原。从晋代到明代万历年间,北岸土地不断被围垦开发,分散的圩垸逐步连接成沿江大堤。明代以后又不断加高培厚,形成了目前的荆江大堤。荆江南岸的洞庭湖,在先秦和两汉时期,本是河网交错的沼泽平原。由于云梦泽的萎缩消亡,长江逐渐分流进入洞庭湖,使湖底不断淤高,洪水湖面不断扩大,至1825年,即清道光年间,根据《洞庭湖志》的附图计算,湖面面积达6000余km2。1860年和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先后冲开藕池口和松滋口,形成长江向南岸四口分流的局面,洞庭湖成为长江中游干流的主要分洪通道和滞蓄洪水的区域。荆江泥沙约1/3通过四口进入洞庭湖,湖区淤积加剧,加之人口增长,人工堤垸迅速增加,洞庭湖被分割成东、西、南三个部分,至解放前夕湖面已缩小至4350km2。 隋代以前,长江中下游沿江一带人口尚少,开发利用的洪泛区土地不多,大洪水时虽有部分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受到洪水泛滥,但总的社会经济损失有限。唐代以后人口渐多,生产活动也随之频繁,土地开发利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大,而防洪治理没有跟上,因此水灾也日趋严重。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185年汉初至1911年清末2096年间,长江中下游发生较大洪灾214次,平均约10年一次,且有逐渐频繁的趋势。唐代平均约18年一次,宋、元时期平均5~6年一次,明、清年代平均4年一次,到民国年间,几乎年年遭灾。汉江中下游干堤则达到三年两溃的程度,有些滨湖地区甚至十年九不收。历史上堤、圩的修建是没有统一规划的,且又是多年逐渐形成的,因此,一般仅能适应小洪水和常见的洪水组成情况,且上下游、左右岸又往往存在矛盾,堤圩的防洪能力都很低,遇到稍大的洪水,就会造成部分堤、圩溃堤决口的灾害。一旦遇到大洪水,则会造成大面积的严重灾害。如历史上的1860、1870年连续两次特大洪水,先后冲开了荆江南岸的藕池口、松滋口,同时北岸也发生溃口,两岸淹没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造成长江中下游极为惨重的洪灾。近代的1931年和1935年两次洪水,虽然洪水远比1860、1870年为小,但由于人口远较1860、1870年增多,平原区土地开发利用范围扩大,灾害却十分严重。据当时国民党政府统计,1931年洪水中下游地区淹没耕地5000多万亩,死亡14.5万人,武汉、南京被淹,武汉市内行舟;1935年洪水淹没耕地2200余万亩,死亡14.2万人。以后又由于连年战争,唯一的防洪设施--堤防没有得到多少改善,所以到了解放前夕,干堤的防洪能力至多只能防御3~5年一遇洪水。而且当时还存在大量通江湖泊,对洪水有相当的自然调蓄作用,故同一频率的洪水位较现在为低,可见当时堤防防御水位的标准是很低的。 在长江上游,由于山区、丘陵区占了很大比重,集中成片的平原不多,故洪灾经常表现为山洪、泥石流、山体崩塌等灾害,以及河谷阶地上的洪水灾害。但如遇到特大洪水,也会造成严重灾害。历史上的1788、1860、1870年洪水,就给四川盆地各河流中下游两岸带来了巨大的洪灾。
3.1.2 新中国防治洪涝灾害的建设成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脑键的盘打字基础.ppt
- 电脑屏的幕总是闪屏原因及解决方案大全.doc
- 电脑前的正确坐姿与距离.ppt
- 电气作的业危险因素控制措施.doc
- 电热水的器设计大全.ppt
- 电压波的动和闪变.doc
- 电站防的洪应急预案.doc
- 电子厂的生产流程认识.ppt
- 电子屏的-小心地滑.ppt
- 电子商的务法复习题.doc
- Abaqus在平分式缸体主轴承座强度分析中的应用.docx
- CFX&Fluent and Turbo Tools 2020 R2功能更新_中文版.docx
- Discovery AIM与Ansys Fluent联合设计优化蒸发冷却过程.docx
- Abaqus在软土大型盾构工作井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ocx
- ANSOF高级培训班教材.docx
- GB51022-2015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docx
- FEKO应用_复合材料目标体RCS.docx
- 心理测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docx
- CTAB 表面活性剂湍流传热实验与模拟计算.docx
- CFD-DEM方法在气泡下扫与冰区船方面应用介绍_哈工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