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抑制方法 触觉刺激 轻的关节挤压 背部轻叩加轻压和缓慢牵伸肌肉可降低全身肌群的张力 加压肌腱部分或持续的牵张 中等温热敷10~20分钟(若高于体温,则2~3小时内产生反跳效应,抑制肌被易化) 二、抑制方法 冰水浸泡(长时间) 对抗痉挛的肢位或缓慢地将患者从仰卧位或俯卧位翻到侧卧位缓解痉挛 远端固定近端运动 利用特殊感觉刺激产生抑制作用 用较轻的压力从头部开始沿脊柱直到骶尾部 持续的牵伸 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A感觉刺激的临床应用 B运动控制模式的临床应用 A感觉刺激的临床应用 1弛缓性瘫痪或肌力不足: 快速、较强的刺激以诱发肌肉的运动; 整体运动; 远端固定近端活动; 刺激骨突出部位来加强肌肉收缩 通过在持重体位下的肘关节的屈伸,来提高关节的活动能力和稳定性 2痉挛性瘫痪 缓慢/持续的牵拉降低肌张力 轻刷擦 体位作用:肢体负重位是 缓解痉挛最理想的体位 反复运动 抵抗痉挛模式的运动 挤压 通过关节持重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3吞咽和发音障碍 刷擦法 冰刺激 抗阻吸吮 促进膈肌收缩改善呼吸 4促进膈肌收缩改善呼吸 刷擦 冰刺激方法 压迫方法 叩击法 5整体伸展模式的诱发 俯卧位诱发躯干伸展 俯卧位诱发肘支撑躯干伸展模式 6俯卧位诱发肘支撑躯干伸展模式 头伸出床外并保持,逐渐过渡到胸廓的一半伸出床外。 连续刷擦得方法和部位 挤压方法 B、运动控制模式的临床应用 功能恢复分为 4个阶段 促进活动阶段,即关节的重复运动阶段 促进固定肌活动阶段,即近端固定,远端活动 在固定的基础上进行活动阶段,即远端固定,近端活动 发展技能阶段 注意事项 触觉刺激: 由于刷擦对C纤维刺激有蓄积作用,较难柔和进行,有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可引起紧张性肌纤维退化,故要合理应用; A在耳部皮肤、前额外1/3刷擦时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 B耳后部刷擦可使血压急剧下降; C持续头低位可抑制心脏、呼吸功能 D体力明显低下的患者有进一步抑制作用,应禁忌进行; E脑外伤、特别是脑干损伤的患者会加重意识状态; 温度刺激 在脊神经后侧第一支区域内刷擦可使交感神经作用加强,冰刺激对内脏作用强,作用消退慢应引起特别注意;诱发觉醒和语言时,要避免用冰刺激痉挛的手;在左肩部周围冰刺激时,要检查心脏功能;在C4支配区冰刺激时有可能引起一过性呼吸停止。 儿童应用 有时刷擦可使幼小儿童触觉消失或因刷擦引起不良反应,均应避免使用;在新生儿首先是触觉和味觉的发育,接着是视觉、听觉,最后为嗅觉的发育。特别口周围感受性很强,需要进行感觉诱发训练时该部位是最初训练的部位,由于嗅觉的发展需要在生后6个月以后完成,所以,嗅觉的诱发需放在最后。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任何刺激及刺激后产生的活动都应强调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反复应用,使这些功能被强化。 小 结 几种促进技术共同点 几种促进技术的特点比较(见表) 偏瘫病人中如何应用促进技术? 兴奋性技术举例 抑制性技术举例 神经发育疗法共同点 治疗对象 神经系统为重点对象 治疗原理 按照个体发育的正常顺序 通过对外周(躯干和肢体)的良性刺激,抑制异常的病理反射和病理运动模式 引出并促进正常的反射和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神经发育疗法共同点 治疗顺序 按照头-尾,近端-远端的顺序 强调 先作等长练习(如保持静态姿势),后作等张练习(如在某一姿势上作运动) 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如离开姿势的运动),再练习向心性控制(如向着姿势的运动) 先掌握对称性运动模式,后掌握不对称性运动模式 神经发育疗法的共同点 治疗方法 应用多种感觉刺激 躯体、语言、视觉等 工作方式 早期、综合治疗 各相关专业配合 PT、OT、ST 中医(中药、针灸、手法) 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工作者等 病人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 Brunnstrom Bobath Rood PNF Vojta 起源时间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起源国家 英国 瑞典 美国 美国 德国 治疗机制 中枢性促进 运动神经发育规律 皮肤感觉刺激 本体感觉刺激 运动诱导 治疗方法 利用粗大异常运动模式诱发运动然后再抑制、修正运动 抑制异常运动模式 诱发正常运动模式 疼痛、温度叩击、震动擦刷 挤压、牵拉抗阻、螺旋对角线运动 反射性翻身反射性俯爬 治疗时机 软瘫期 各个时期 各个时期 各个时期 各个时期 治疗途径 脑血管意外 脑瘫 中枢和周围性瘫痪 中枢和周围性瘫痪 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