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讲__新闻与宣传中.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普利策突发摄影奖作品(2007年9月28日,日本记者长井健司在报道缅甸示威活动时中弹身亡) 第五,宣传重操控,新闻重沟通。 宣传的本质在于其功利性,旨在对宣传客体进行操纵和控制。新闻传播则以环境变化的必威体育精装版信息来沟通整个社会。在特定的时期,适度操控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全民族文化水准的提升,具有高度理性和公民道德感、责任感和受众越来越多,认为民众是一击即倒的靶子的“魔弹论”日益失势。 第六,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 一定社会的传播者必然是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宣传者,其宣传活动总是具有强烈的倾向性的。而新闻传播则注重用全面、翔实的必威体育精装版事实来勾勒世界的完整画面。 《南方周末》2010年3月19日“方舟评论” 标题:部分官员缘何钟情“第三种权力”? 三十年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日渐透明,其中媒体的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论坛角色一步步取代了充当公权力机关喇叭的“只能帮忙,不能添乱”的擦鞋作用,逐渐成为马克思150多年前所描述的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第三个因素”(见马克思1843年文章《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和“第三种权力”(见马克思1850年文章《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对于资深媒体人和学者来说,这些早已进入常识范畴。 如果说这种常识几年前还限于知识界的话,那么今年“两会”带来的一个转折是:包括省级“一把手”在内的部分重量级官员公开对媒体可信度(公信力)给予了比旧式宣传更高的评价和期待。而根据我们的传统印象,地方官员是经常对来自北京、广州和海外的“第三种权力”进行“围追堵截”的。 去年(2008),贵州省发生“瓮安事件”,由于信息从封闭走向透明并由主管出面道歉,担负事件处理总责的省委书记从被舆论质疑转而受到肯定(“所有境内外媒体采访,我们都积极配合”)。3月6日,全国人大贵州团的开放日吸引了境内外的80多名记者到场,其中不少人都是冲着“瓮安事件”来的。石宗源表示,“瓮安事件”有三个教训,其中之一就是今后再遇到这类事件,就一定要坚持信息透明,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全面地让媒体知道,并借助媒体力量披露事件真相和细节,因为光靠官方说的人们不信,但媒体一说就信了。 3月11日,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在腾讯网作访谈时就改变中国形象问题提出看法。他说,我们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人家听不太懂,甚至我们一般的民众也不愿意接受。这位前驻法国大使认为,现在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欧洲关于中国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批评也越来越多。但这因为欧洲媒体在意中国。 欧洲的媒体喜欢批评一切权力机构。批评一切太强大的机构,是媒体的权利。他还不无担心地说,中国现在有“大外宣”计划,投入很多钱,但是如果让欧洲人不去看CNN,而是看新华社在欧洲办的电视台,你就得让报道的新闻内容有可信度,让人觉得值得看。 石宗源说:光靠官方说的人们不信,但媒体一说就信了;吴建民说,让欧洲人看新华社在欧洲办的电视台,就得让报道的新闻内容有可信度。两位都讲到了“信”字,而这恰恰是说服社会和公众的前提。两位中一人是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一人是前政协新闻发言人,对我们的既有体制都体察深切,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扬新闻媒体而抑宣传工具呢? 作为地方高官的石宗源先生显然有“瓮安事件”中对内宣传失效的切肤之痛,作为资深外交官的吴建民一定有对于往昔“鸡对鸭讲”的对外宣传的清晰记忆。 当然,他们看到宣传的笨拙和无效还有重要的参照物:那就是国内外媒体。因此,两位想必都高度认同如胡锦涛在2008年6月20日关于新闻工作的专门讲话中所言及的“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要求,以及先哲马克思所论证的“报刊的内在规律”学说: “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都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跋扈而丧失掉。” 科学发展观需要科学新闻观,建立科学新闻观必须从马克思的伟大思想中吸取教益,勇于承认“第三种权力”,而抛弃源自斯大林主义和战争年代的宣传模式,将新闻传播与宣传之间进行区分了。在此笔者抄录十年前自己的一段旧论来揭示新闻与宣传的六个分野:第一,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第二,宣传要反复,新闻重新意。第三,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第四,宣传重时宜,新闻重时效。第六,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 正像上述高官所意识到的那样,一些新闻传播大国对新闻规律的认识是领先于我们的,而新闻规律是无所谓国别和阶级性的。如果无视具有不可替代的公信力的“第三种权力”,受损害的是千千万万的国内外传播对象,受惩罚只能是这样的传播者。 讨论: 区分新闻与宣传有没有意义? 区分新闻与宣传有没有可能? “用事实说话” 是新闻手法还是宣传手法? 你怎样看待国内媒体对两次扔鞋事件(布、温)的报道? 你喜欢看《人民日报》

文档评论(0)

dai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