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的教育目的观
哲 學 的 教 育 目 的 觀 組織架構 第一節 教育的目的-目的的意義 目的的意義:人類活動所要收到的預期的成效或結果稱之為目的。 目的有三種作用:1.為了達成目的,對於當前的情勢必能深刻注意或觀察,並預防進行中障礙的發生。2.在使用方法之前,必須適當選擇,而採取最經濟有效者。3.當知道目的之所在,如果所用的方法不適當,就會改變方法,繼續努力,以求最後目標的實現。 目的、宗旨、目標的區分 教育宗旨、教育目的與教育目標的關係 《教育宗旨》通常指國家法定的教育活動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指針,引導教育發展的方向,決定教育活動的歸趨,使教育成為有意義、有理想、有效果而又循序而近的活動。 《教育目標》教育目的是屬於遠程的目標,相當高遠、抽象,也頗為空洞,如果要有指導實際教學活動的功用,則必須將遠程的教育目的加以分析成切近的及具體的教育目標,所以教育目的與教育目標的關係,後者是為達成前者的一種手段。 教育目標的內容 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課程設計的方向或指導原則,是預期的表現成果、也是學生經歷教育方案的各種教育活動後必須達成的表現。 擬定目標的重要因素: 教學目標與行為目標 教學目標:指教學活動的實施的方向與預期達成的結果,市教育目標、課程目標更細部化、具體化的目標,可以是一節課要達到的目標,也可以是一個單元要達到的目標。 行為目標:所的的行為目標是指教學目標的敘述要採用學生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這是最具體的目標,完全以外表的行為來判斷學習者所學習的目的是否達到。 布魯姆教學目標三領域的區別 認知1.能說出各種職業的名稱2.培養敏銳的觀察力3.能分辨各種職業的特徵 4.認識花朵的特性 情意1.體驗互助合作的感覺2.培養助人的善心善行 技能1.能辨認數字0~62.能正確的使用剪刀和美勞作品3.能用肢體隨音樂做不同的動作 貳、哲學的教育目的觀 完整教育理論 東方代表 西方代表 一、中國哲學家的教育目的觀 人才的培養與選拔 人才的培養與選拔 培養人才 孔子主張的人才等級 化 民 成 俗 學記︰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存天理、滅人欲 朱熹︰「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 明 人 倫 王守仁︰「古聖賢之學,明倫而已。…… 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家齊國治而天下平矣」 愛國心、公共心、獨立性、自治力 梁啟超︰教育目的在培養「新民」 二、西方哲學家的教育目的觀 培養社會所需的特定人才 培養社會所需的特定人才 柏拉圖 -「理想國」︰藉教育分辨不同氣質、能力與智力的公民,並以教育方式訓練,彰顯出個人的長處。 獲得知識 培根︰以科學的方法廣泛地追求知識。 柯美紐斯︰教育可以使人性進步,改進人性的方法在於得到豐富的知識。 發展兒童個性 盧梭 - 「愛彌兒」︰以個性發展為主的教育思想。 福祿貝爾-「人的教育」︰教育的作為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由外注入,而是根據人類固有的自我活動性,使內部的潛能得以適當的發展。 杜威︰「教育無目的」,把教育當歷程看,認為教育是持續不斷的進步歷程,是經驗的重組和改造。 完全功能的人 羅吉斯︰主張我們奮鬥的總目標在謀求人類的最佳發展,認為經過最佳教育的人是經驗過最理想心理成長的人。 培養批判意識 哈伯瑪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批判能力是人類存在的實質要素。 弗瑞爾 -「問題教學法」︰在不受任何宰制的情況下進行理性溝通、思辯,使學生發展出新的想法與行動。 第二節 我國教育的目的 壹、我國教育目的的演進 一、舊教育時期的教育目的 (一)自虞夏商三代到西周的教育目的 目的:在主張明人倫、嚴尊卑、定上下 (二)自東周至春秋戰國時代的教育目的 目的: 偏重於士族階級領袖人才的培養,教育成為國人向上社會流動之工具。 (三)自秦代至清末的教育目的 目的:在透過科舉選拔人才,以培養忠順的政治領導人才為主。 二、新教育時期的教育目的 (一)滿清末年的奏定學堂章程 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 (二)民國元年的壬子癸丑學制 目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三)民國四年的頒定教育要旨 目的:愛國、尚武、崇實、法孔孟、重自治、戒貪爭、戒躁進。 (四)民國十八年的教育宗旨 目的: 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 (五)民國三十六年的中華民國憲法 在第十三章「基本國策」第五節「教育文化」的第一百五十八條可以視為教育宗旨:「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智能。」 (六)民國八十八年的教育基本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