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章教育批判一种质性研究法
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第12章 教育批判:一種質性研究法 改編整理自Daniel L.Stufflebeam(2005)等,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 科目:評鑑模式和評鑑工具 指導教師:丁文生 老師 班級:教育領導與評鑑所一甲 時間:99年4月6日 姓名學號:M971F101 林岱玲 M981F202 林家慰 南台科技大學98學年度第二學期 第12章 教育批判:一種質性研究法 一、我們對教室知覺的再教育 二、評鑑的歷史定義 三、教育評鑑、學校評鑑、課程評鑑與教學評鑑 四、教育批判的向度 五、嚴謹性的問題 六、Parlett, M.和Hamilton, D.的闡明式模式 七、課程評鑑的問題 八、結語 一、我們對教室知覺的再教育 教育批判的主要概念基礎有兩個:研究者及批判者,以及教學即藝術。 教育批判:基於過去的經驗與專業能力,對於教育的現象提出專業獨特的解釋與看法。 Einser, E.認為教育批判包含四個步驟:鑑賞、描述、解釋、評鑑。所以,教育鑑賞是只是教育批判的一部分。 二、評鑑的歷史定義 評鑑就是測驗―1930年代以前 評鑑是教育目標與行為表現間一致性的確認―1930年代至1957年代,評鑑為課程發展的終點。 評鑑是專業的判斷―1957年代至1970年代,受到課程發展研究的影響,課程學者開始重視評鑑的回饋功能。 評鑑是一種政治活動―1970年代以後,受潛在課程研究的影響,評鑑的重點在了解社會發展脈絡中的霸權情形,以公義和價值作為評鑑的準則。 三、教育評鑑、學校評鑑、課程評鑑與教學評鑑 教育評鑑:對所有的教育現象(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作出價值的判斷,而判斷的範疇一般偏重學校經營的各種層面。? 學校評鑑:收集並運用學校教育實施的資料,對學校經營的各層面進行價值的判斷,以作為學校系統運作的評比與修正的依據,一般常被視為教育評鑑。 課程評鑑:收集並運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資料,以判斷課程方案的優劣,作為學校課程方案的修正依據。 教學評鑑: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活動的評鑑,以已知的現成科目內容作為評鑑的依據,其範疇限定在學生的學習行為與表現之外,也要包含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步驟、專業道德與能力。 四、教育批判的向度 教育批判作為描述性研究:研究者應多注意利用多種的表現形式。 教育批判作為詮釋性研究: 1.不只要強調批判在做什麼,也要強調批判作品的焦點---行為表現、主體或事件的意義。 2.大部分的教育批判者會儘可能地在他們的評論中,詳細說明個人獨特的價值觀與看法。 3.鼓勵多元觀點。 教育批判作為規範性研究:批判者作品中的規範向度就是要將這些課程放在與教育功能相關的位置上來看。 教育批判作為主題式的研究: 1.從個別研究中萃取出一些普遍性的原則、發現、課程及類似的事。 2.批判者及質性研究者的任務就是要去找出一個有助於解釋人們曾經歷但當時無法理解的經驗模式,並且將它命名。 五、嚴謹性的問題 研究者所見及所言都是一種轉換結果,需先經由概念架構及觀察方法,再經由研究報告的呈現形式輾轉傳遞而來的。 教育批判不是要追求本質的客觀性,而是在尋求合理的訴求及可接受的可信度。 嚴謹性是指能對批判者的報導進行適當的評估。 架構的確證係指所累積資料的分量級一致性。 架構的確證係用來估計是否根據情報進行批判的程度,指示的適當性則用來估計能讓讀者在批判者所指的情境中經驗到各種特性的程度。 六、Parlett, M.和Hamilton, D.的闡明式模式 闡明式的評鑑方式,旨在「闡明」課程方案中的問題與重要的特徵,評鑑的焦點放在課程發展的歷程與其所需的教育環境,非所謂的正式文件上,如課程計畫。評鑑的步驟有三: (1)觀察:在自然不影響課程方案執行的狀態下,從各種角度觀察所有評鑑的教育現象,收集所需的資料。 (2)進一步探究:如望遠鏡一般,從觀察所得的現象中,選擇進一步的觀察要點,收集所需的資料。 (3)解釋:從所收集到的資料中,分析眾多特殊的教育現象,找出其共通的規則。 ? 資料收集方法:觀察、晤談、問卷、測驗、文件分析。 七、課程評鑑的問題 哲學觀點的問題:科學實証主義的目標取向模式與人本自然主義的人文取向模式間的評鑑爭論,二者各有各的優缺點,若採折衷的方式(如三角測量法),實際上仍是問題重重。 政治意識形態的問題:評鑑者常會將自己個人的意識形態(例如:個人政治的喜好、利益的取得)加諸於價值判斷中,所以評鑑活動常常暗藏著衝突、妥協、競爭與矛盾。 評鑑技術層面的問題 : 1.評鑑問題設計不當、2.課程實施不完全、3.評鑑時機不當、4.過度重視課程比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