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极限思想,优化解题过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渗透极限思想,优化解题过程 数学组 王金峰 极限思想在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杰出数学家刘徽在创立“割圆术”的过程中,就丰富了和发展了极限思想,奠基并使用了极限方法,“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就是它对极限思想和方法的精辟论述。事实上,利用极限思想使人们能够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成为可能。现行高中教材中有多处内容渗透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如“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双曲线的渐近线”等,但是极限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推广,学生对这种思想方法相当陌生。下面是笔者尝试将极限思想和方法渗透、融合在解题教学中,实现方法与内容的整合实践,以期引起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寻求极限位置 实现估算与精算的结合 例1、(2000年全国卷第11题) 过抛物线的焦点F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 线段与的长分别是、,则等于( ) (A) (B) (C) (D) 解析:本题是有关不变性的问题,常规解法是探求的关系,过程繁琐,且计算较复杂。若能充分认识到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利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借助于极限思想即取PQ的极限位置可使问题变得简便易行:将直线PQ绕点F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与轴重合,此时Q与O重合,点P运动到无穷远处,虽不能再称它为抛物线的弦了,它是弦的一种极限情形,因为,而,所以,故选择(C)。针对客观选择题题型的特点,这种解法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凸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例2、(2003年全国卷第10题) 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项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点沿与AB夹角为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和(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坐标为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命制得很有趣,它把人们常见的台球活动模型迁移到数学试题中,考查了处理几何、代数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小型综合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几何关系通过“极端位置”找出的取值范围,根据极限的观点,令,不妨令与重合,依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知、、均为各边中点,此时,而四个选择项中仅有选择项(C)与此数据有关,故选(C) 评注:将精算与估算相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体现了教育改革倡导的新的思想方法,利于从不同层面对理性思维能力进行全面而又灵活的考查。因此,这类数学试题给高中数学教学变革教与学的方向以启示,注重多元联系表示,拓宽思维,提高思维质量。 二、考查极限图形 简化计算 例3、(199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5题) 在正n棱锥中,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析:设正n棱锥为,由于多变,所以底面正边形、侧面出现不确定状态,这样导致直接分析求解将是繁难,甚至是“到而不达”的,若另辟蹊径,采用极限法,则解法将是简捷、易行的,其计算量得到极大的简化。 本例中底面正边形固定,而棱锥的高不定,故可将顶点S看作是运动变化的,设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当点S向下运动无限趋近底面正边形的中心这个极限位置时,趋于平角;当点S向上运动趋于无穷远时,侧棱将无限趋于与底面垂直,即正n棱锥趋近于正n棱柱,此时无限趋于底面正边形的内角,故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从而选(A) 评注:“化静为动,以动制静”,利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着眼于问题的极限状态,摈弃了繁琐的数学运算,使得所研究问题更加直观、明朗。因此,根据问题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合理选择运算途径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而灵活地利用极限思想就成为减少运算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分析极限状态 探索解题思路 例4、已知抛物线方程为。求证:在轴正方向上必存在一点M,使得对于抛物线上任意一条过M的弦PQ均有为定值。 分析:假设点M确实存在,因为过点M的任意一条弦PQ均有为定值,因此对过点M的一条特殊弦——垂直于轴的弦也应该有为定值。设,则,但是仅凭此式还看不出点M到底是哪个定点。下面再考查弦的一个极限情形——轴的正半轴,它过点M,它的一个端点是原点O,另一个端点可以看成是无穷远处的极限点(假想的点),它是弦的一种极限情形,显然有,所以,它也应该是定值,且,由此可得,于是可以猜想定点, 下证过点的任一弦PQ均有(定值)。 证明:设过点的直线参数方程为,代入抛物线方程得,设此方程的两根为,则,而的几何意义分别表示MP及MQ的值。 ∴ 因此点是满足题意的点。 评注:通过分解有关对象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极限状态,提取信息、信息整合,即而寻求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降低了解题难度,优化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