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古汉语的代词讲解
語法——實詞 教學内容 詞類 實詞概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 學時安排:概説及代詞1個學時,副詞1個學時。 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①代詞(古漢語的特殊代詞) ②副詞(古漢語的特殊副詞) ③數詞(約數的表示法) 教學難點: ①己稱代詞和己稱副詞的區分 ②否定性無定代詞和否定副詞的區分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瞭解古代漢語的實詞詞類 通過對比,掌握古代漢語的數量表示法、代詞體系、副詞體系 能够舉一反三,運用所學通論知識去閲讀古代文獻 吾、我 “吾”在先秦主要作主語、定語或前置賓語;“我”在先秦主要作主語、賓語,後來也可作定語。 ①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論語·述而) ②居則曰:“不吾知也。”(論語·先進) ③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莊子·齊物論) ④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荀子·修身) 中古以後,“吾”纔可以直接用在動詞或介詞後面作賓語;“我”用在定語的位置上的用例逐漸增多 ①東野與吾書。(韩愈《祭十二郞文》) ②與吾共定天下者,獨卿而已。(資治通鑒·漢紀) 予、余 同音詞,意義用法相同,作主語、定語、賓語 鄭玄給《禮記·曲禮下》“予一人”作注說:“余、予,古今字。” ①啟予足!啟予手!(論語·泰伯) ②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③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屈原《離騷》) ④予默默無以應。(劉基《賣柑者言》) 朕 秦始皇以前,任何人均可用。秦始皇以後,皇帝專稱。 ①朕又何知?(莊子·在宥) ②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離騷》) 卬、台 ①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邶風·匏有苦葉) ②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尚書·湯誓) 爾、汝用法的變遷 春秋以前,尔、汝都是中性词,凡是“我”称呼对方都是“汝”或者“尔”。无论平辈之间,还是晚辈同长辈,下级同上级,人臣同君主,谈起话来,都称之为“尔汝”同“我吾”相对。如:以爾車來,以我贿遷。(詩·氓) 戰國以後,成爲只允許上對下、尊對卑使用。甚而平輩之間,也不允许用“尔汝”称呼对方,而一定要使用尊称。否则,就是对对方的蔑视,对对方的极端的不尊重。 ①楊伯丑好讀易,隱于華山。隋開皇初徵入朝,見公卿不为禮,無貴賤,皆爾汝之。 (宋·孔平仲《續世説》) ②晉武帝問孫晧:“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爲不?”晧正飮酒,因舉觞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爲鄰,今與汝爲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帝悔之。(世説新語·排調) 爾、汝也可表親近 爾汝之交、爾汝群物 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杜甫《贈鄭虔醉時歌》)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韩愈《聽潁師彈琴》) “你”:南北朝後期出現,“你”源于爾,它只是爾字的音變。 “您”最早見于宋元話本和金元諸宮調裏。語音上,“您”是“你們”的合音。 黃巢反賊,您若會事之時,束手歸降。《 五代史平話·唐史上》 另外,古人爲了表示對別人的尊敬,在對話及書信往來中,多用尊稱的方法,而很少使用第二人稱代詞。 “厥”、“彼”的他稱代詞用法: 1、“厥”作他稱代詞,多作定語。例如: ①今時既墜厥命。(《尚書·召誥》) ②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賈誼《吊屈原賦》) 2、“彼”作他稱代詞,可作主語、賓語,但指示性很強。例如: ①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②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上》) 其 “其”可代人或事物,主要作主語、定語。 作定语: ①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作主语(較少見): ①齊、晉、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②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之 主要作賓語。如: ①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隱公元年) “之”活用爲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己稱代詞 ①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左傳·宣公二年) ②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 ③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④夜半時,胡兵亦以爲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史記·李將軍列傳) 1.自稱其名。例如: 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論語·述而) 2.自稱低賤的身份。例如: 妾父爲吏,齊中皆稱其廉平。(史記·孝文本紀) 3.自稱不德卑賤之詞。例如: ①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左傳·僖公四年) ②公子若返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人稱代詞的單數和複數 在古代漢語裏,人稱代詞没有數的區别,單、複數同形。 人稱代詞複數的表示法 大約從春秋戰國開始,逐漸有了類似於表示複數的“儕”、“屬”、“輩”、“曹”、“等”出現,位於第一、二人稱代詞之後。 ①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左傳·昭公元年) ②不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