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知识整合与增分策略 时 空 坐 标 知 识 框 架 要 点 整 合 一、比较中国近代五种经济方式 经济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自然经济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政治制度 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建国后被消灭 封建性质;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建国后结束 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覆灭 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经济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6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经济力量 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 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间迅速膨胀,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没收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互关系 自然经济在其他经济发展中不断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 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变迁 时间 历史背景 变化特征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辛亥革命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相应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城市里生活有一定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 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衣食住行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增 分 策 略 历史研究方法之(三) 以社会史观关注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转向”,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小人物”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本质上体现了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 社会史观包含的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2012·海南高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解析:选A 本题从居民生活居住区的变化切入,考查第二次革命的交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选项中B、C、D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第二次革命后汽车的发明为郊区的市民上班提供条件。故答案选A项。 归纳新课标教材涉及的社会史观问题,挖掘隐性的中外社会问题。如美国罗斯福新政稳定社会的改革措施、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等。理解社会民生问题,明确当今世界面临重大社会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分析历史上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