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以及定性定量方法讲解.ppt

3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以及定性定量方法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以及定性定量方法讲解

仪器分析课程讲义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第三节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 色谱条件包括分离条件和操作条件 分离条件是指色谱柱 操作条件是指载气流速、柱温、进样条件及检测器 1. 色谱柱的选择 2.柱温的选择 3.载气与流速的选择 4.进样条件的选择 第三节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3.1 分离条件即:色谱柱的选择 1. 固定相的选择;2. 柱长的选择 (1)气固色谱固定相: a. 种类: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分子筛、高分子多孔微球(GDX系列)等 b. 特点: (1)性能与制备和活化条件有很大关系; (2)同一种固定相,不同厂家或不同活化条件,分离效果差异较大; (3)种类有限,能分离的对象不多; (4)使用方便,常用于分离常温下的气体及气态烃类等。 (2)气液色谱固定相 气液色谱固定相 :[固定液 + 担体(支持体)] : 多孔性的固体颗粒(担体)表面涂渍上一薄层固定液。 作为担体使用的物质应满足的条件 化学惰性,表面无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与被分离组份不起反应; 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均匀; 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不易破碎; 颗粒大小均匀、适度。一般常用60~80目、80~100目。 气液色谱中用的担体可分为硅藻土型(最常用)和非硅藻土型两类 (2)气液色谱固定相——硅藻土型担体 红色担体: 孔径较小,表孔密集,比表面积较大,机械强度好。适宜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的试样。缺点是表面存有活性吸附中心点。 白色担体: 煅烧前原料中加入了少量助溶剂(碳酸钠)。 颗 粒疏松,孔径较大。比表面积较小,机械强度较差。但吸附性显著减小,适宜分离极性组分的试样。 (2)气液色谱固定相——固定液 固定液:高沸点难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不一定为液体,但在使用温度下一定呈液体状态。种类繁多。 a. 对固定液的要求 挥发性小,对被分离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热稳定性,并且不与被分离组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b. 固定液分类方法 化学分类法:脂肪烃、芳烃、醇、酯、硅氧烷类等。 极性分类法:按相对极性的大小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强极性等。 c. 固定液的最高、最低使用温度 高于最高使用温度易分解,低于最低使用温度呈固体; (2)气液色谱固定相——固定液 d.固定液的相对极性 规定:角鲨烷(异三十烷)的相对极性为零,β,β’—氧二丙睛的相对极性为100。 e. 固定相选择的基本原则 “相似相溶” 选择与试样性质相近的固定相; 按组分性质的主要差别选择 按相似相溶原则选择固定液 a.按极性相似原则选择: 固定液与被测组分极性“相似相溶”,K大,选择性好 非极性组分——选非极性固定液, 按沸点顺序出柱,低沸点的先出柱 中等极性组分——选中等极性固定液, 基本按沸点顺序出柱,若沸点相同,则按极性顺序出柱。 强极性组分——选极性固定液 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强的后出柱 b.按化学官能团相似选择: 固定液与被测组分化学官能团相似,作用力强,选择性高 酯类——选酯或聚酯固定液 醇类——选醇类或聚乙二醇固定液 按组分性质的主要差别选择固定液 组分的沸点差别为主 —— 选非极性固定液 按沸点顺序出柱 沸点低的先出柱 组分的极性差别为主 —— 选极性固定液 按极性强弱出柱 极性弱的先出柱 例:苯(80.10C),环己烷(80.70C) 选非极性柱 —— 分不开; 选中强极性柱 —— 较好分离,环己烷先出柱 第三节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3.2 操作条件的选择 载气与流速的选择 当流速u 较小时,分子扩散项(B项)成为色谱扩张的主要因素 采用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载气(N2、Ar)。 当流速u 较大时,传质项(C项)为控制因素 宜采用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载气(H2、He),以减小传质阻力。 选择载气还应考虑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由范弟姆特方程可得到最佳流速,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流速往往稍高于最佳流速。 对于填充柱, N2最佳实用线速为10~12cm?s-1; H2为15~20cm?s-1,而通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