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doc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李鸿维(高级工程师、采矿教研室主任)    邓成武(高级工程师、曲靖煤炭设计院副院长)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方案概述】 专业育人理念:采掘希望、奉献温暖 专业特色优势:专业具有“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煤炭行业文化同学院文化有机融合的专业文化教育等特色;具有“双师”专业团队、专业质量工程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条件等优势。 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共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11项: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专业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规划教材1部。 项目经费预算:资金总额7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300万元,学院自筹100万元;资金分年度预算: 2012年392万元、2013年308万;资金用途: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80万元、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70万元、实训实习条件改善160万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65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80万元、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125万元、实训实习耗材补贴60万元、实习意外伤害保险60万元。 项目负责人:李鸿维 采矿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邓成武 曲靖煤炭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专业产业企业背景 云南煤矿产业背景。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70%左右的份额,云南煤炭资源总量为691亿吨提交的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南方各省区市中仅次于贵州,居第2位褐煤资源量仅次于内蒙,居全国第2位。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及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力度,着力推进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强化煤炭清洁利用,不断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1.37亿吨。 人才需求背景。云南省现有各级各类煤矿1210个,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但文化程度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高达80%左右,工程技术人员仅占煤炭从业人员的3.25%,因此,小煤矿的技术工作和基础管理依然十分薄弱,技术管理和职工操作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依然较弱。预计未来五年内我省及周边贵州六盘水地区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将达到800—1000人/年的规模。 人才培养背景。目前我省举办有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院校仅有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但目前每年培养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仅在300—400人左右,数量和结构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1、专业建设基础好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前身是采煤专业,该专业创建于1978年,1980年开始招收二年制高中后中专学生,1990年开始招收四年制初中后中专生,2003年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生,是学院的传统龙头核心专业和重点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累计培养6届高职毕业生472名,现有高职在校生424名。专业获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11项: (1)2007年,“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 (2)2007年,“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 (3)2008年,“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4)2008年,“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5)2010年,《煤矿开采方法》 专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了“教育+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社会服 务体系 3、课程建设成绩佳 《煤矿开采方法》《》仪器数台套实训仪器设备总价值万元 专业累计培养6届高职毕业生共计472人。09、1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7%、98%、98.7%,08、09、10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毕业前的签约率均保持在90%以上,“双证书”获得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在95%以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就业稳定率保持在92%以上。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文化和业务素质、吃苦耐劳精神等综合评价较好,认可和总体满意度在95%以上。 7、社会服务能力强 依托专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生产示范和科研成果推广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拓展完善“实训+培训+鉴定+生产+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面向产业、企业职工的培训鉴定服务1500人次/年;每年承担企业委托横向项目11项以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