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应当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
教学,应当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
——谈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
?
不知不觉中,教学模式成了一个备受追捧的名词。很多学校大兴“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之风,甚至好多教师就靠他有了所谓的模式,成为了“名师”,就到处去讲学,还有许多教师在不断地复制那些模式。除了媒体,还有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主管部门都非常热衷搞所谓的“模式”。一时间,“模式之风”大有吹遍神州大地席卷教育之势!君不见,有许多学校有这样的规定:一堂课,教师只许讲15分钟,其他时间都要给学生去练习,去探究。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以此来衡量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我却觉得这种现象蔓延开来不是一件好事情,不仅会导致教育教学的刻板化,甚至会影响下一代创造思维的发展。
我们知道,教学论是强调教学模式的,因此建构模式,看来是有理论依据的。但是我们现在不谈它是对还是错,我只是说从教育的真本上来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为什么到了我们的教育,面对着成百的教师、成千的学生就非要有统一的模式呢?
?
课堂要不要一个固定的模式
张文质先生在《保卫童年》中说“课堂教学,包括老师的语言和形体的行为,都应该形式多样,学生学习的方式,合作、交往的方式,甚至课堂上让孩子表现的方式都应该形式多样。”我的理解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个“法”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基本的教学环节。我始终认为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段,特别是“当下”的课堂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如果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教,就会很机械、很教条,就容易被这个“模式”牵着鼻子走。我们一直提倡“生命化课堂”,提倡“课堂生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模式一来,就形成一种冲突,课堂的“生命化”就不利于达成。
从培养民族的“创新”能力来看——这肯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这种现象容易形成一种形而上的风气。
到处都搞课堂教学模式,其实也是当下教育“功利”色彩在作祟,因为好多学校就靠他有了所谓的模式,成为了“名校”。他们的校长、老师就到处去讲学,甚至在其他学校开始复制这个模式,好像他们的模式就是“灵丹妙药”,其实这是个很荒谬的事情。所以在这种现状当中,我们搞教育的,尤其是搞教学管理的,一定要克服这种浮躁的心理,要埋下头来,回到教育的真本。
我个人认为教育的真本就是“使人成为人”。这个“成人”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知识,他还包括方方面面的东西,比如适应生活、独立生活、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从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上来说,还应当“拓展生命的厚度”,我们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丰富生命的色彩,用教师的生命润泽学生的生命,再让学生的生命反过来成全教师的生命。这个当中,师生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绝非单向的。从教育的真本上来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我们非要往人家的模式里钻呢?
我觉得教育和课堂应该是沉下心来研究的,它不能搞“运动,我还认为教育是不可复制的。我们现在有个很不好的苗头,就是到处学那些媒体认可的名校,好像把他们的“模式”一搬过来,教学质量就上来了,这样导致了很多的学校丧失了自己的个性。
我们回过头来讲,我反对“一哄而起”,反对“复制”,但是并不意味着排斥“学习”。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 “东庐”也好,他们之所以走到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肯定有他们的长处。他们的长处在哪里?就是他们的课堂教学抓得比较“实”,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但是“实”,弄得不好就是“死”,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所以我的管理理念叫做“同而不死,活而不乱”。在大方向、大原则不变的基础之下,各个部门、各个班级、各个教师自行其是,也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
灵动的范式可能更好一些
有人觉得,模式可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这话似乎不无道理,可是我更倾向张文质先生在《保卫童年》里所说的观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有的孩子都是有差异的,要让孩子有机会,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才能和智慧,这是其一。其二,老师也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天赋、才能和个性,有个性的人才能成全孩子的个性。教育,通过成全学生的个性,最终才可能成全整个民族与社会的创造力。”?课堂其实就是师生的一种生命的相遇,一种生命的润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语言的交流给对方以启迪和帮助,学生在这种帮助中,认识渐渐提高了,学养渐渐丰富了,生命也就渐渐丰厚了;随着学生生命的丰厚,教师个人的生命也就丰厚了。由于学生一天天的长大了,认识加深了。所以教师对课堂、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他就不会死板的重复教案和原有模式。
所以我的想法是,新教师要让他掌握基本的方法和基本的环节,比如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而不是一下子要掌握什么“模式”。过分强调“模式”的危害在哪里?因为这会使他思维变得固化了、呆板了,他的个性就被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