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熊
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衹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清? 姚鼐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宋 ?朱熹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姓名 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 古代姓名的由来1???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虞舜?夏?商?周?姬?姚?姜2???以国别地名为姓--国别:齐?鲁?韩?赵?魏?秦?楚?宋?卫????????????????? 地名:东郭??南宫??西门??欧阳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官职:司马? 司徒?帅? 尉???????????????????????? 职务:巫?乐?陶?屠?卜?施?商4???以动植物为姓--牛?马?龙?熊 杨?柳?5???以数字为姓--伍?陆?万6???少数民族的姓--金?翦?萨?慕容?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词,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连词,况且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一说句末语气词) 封 A.既东封郑 B.又欲肆其西封 (动词,把---当做疆界) ( 疆界 ) 课文分析 围绕“烛之武退秦师” 这个标题,自己设计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 可能想到的一些问题 1 为什么选择烛之武退秦师? 2 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 3 烛之武怎样退秦师? 为什么选择烛之武“退秦师”? 讨论: 先言“亡郑”,以退为进。 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赢得把话说下去的机会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佚之狐:远见卓识,知人善任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有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没有过假的安慰和许诺),欲扬先抑,从谏如流 晋侯: 拓展练习:总结人物形象 佚之狐慧眼荐英才, 郑文公诚心悔前过, 烛之武 , 晋文公 。 艺术特色 1、注意伏笔与照应 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两国的军队没有驻扎在一起,为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围郑”,“国危矣”。 2、详略得当,重点是烛之武的说辞,略写郑国的焦急和秦的骄横。 3、波澜起伏 有张有弛,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熟读课文,因声求气:三步诵读法 正其音 通其意 求其气 结束 文言小常识 臣之壮也--我壮年时候 鹏之徙於南冥也--鹏鸟飞往南海的时候 君子之过也--君子犯错误的时候 子之哭也--你哭的时候 大道之行也--大道推行的时候 行李之往来--外交人员路过的时候 主语+之+谓语也=……的时候 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文档评论(0)